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探访渔村里的“蓝色粮仓” 感受老渔民的“牧渔”新生活

  新春第一天,记者跟随福清市东瀚镇万安村的养殖户林国忠驾船来到深海网箱养殖平台上体验渔民“耕海牧渔”的生活。

  今年50多岁的林国忠,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养殖经验的老渔民。去年开始,林国忠开始引进深海网箱养殖。他也成了这一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国忠一共有10口深海网箱,每口网箱约1亩,这些网箱里都养殖着真鲷鱼。

位于福清市东瀚镇万安村里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位于福清市东瀚镇万安村里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林国忠在自家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上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林国忠在自家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上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新春第一天,记者跟随林国忠前往深海网箱养殖平台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新春第一天,记者跟随林国忠前往深海网箱养殖平台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摄

  “过去渔民看天吃饭。台风、赤潮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深海网箱养殖这类的风险就小多了。”走在深海网箱养殖的平台上,感觉十分平稳。林国忠告诉记者,和传统网箱养殖相比,深海养殖抗风浪能力大大加强。而且养殖环境与鱼类本身的生长环境最为接近,因此鱼类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且养出的鱼类体形好、营养成分好、 肉味美,鱼的品质明显提高。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实现了降本增效。

  “每口网箱最多可以养殖50吨鱼,但是30-40吨是最适宜的密度。”林国忠说,按照目前的情况,这些深海网箱一年的产值能达到800万,利润也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作为这一带第一个“吃螃蟹”的老渔民,林国忠正在感受深海养殖带来的增收红利。

  记者了解到,传统渔业水域不断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限,近海渔业作业对环境影响大,且传统渔业养殖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因此,渔业养殖向离岸、深水、敞开海域拓展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构建集设计、建造、育苗、饲料、养殖、冷链物流、水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助力海洋养殖现代化转型。(记者 冯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