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0日电(余雪林)在福州市妇儿工委指导下,罗源县妇儿工委各成员部门积极履职、分工协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夯实拓展上一轮两纲实施成果,扎实推进国家级两纲示范县创建。
围绕“三个聚焦” 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妇儿健康服务新期盼。加快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档升级,持续开展免费婚检、孕前优检、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率达100%。积极推进“关爱女性健康保险”工作,连续四年获评全市先进单位。
聚焦优质均衡教育新发展。实施总投资19.6亿元的扩容提质攻坚工程和数字资源普及工程,7所新校园、14个改扩建、提升校舍项目投入使用,全县新增学位8760个。
聚焦妇儿发展重难点。紧扣两纲重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列入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县政府把更多妇女儿童实事纳入罗源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定期对办理进度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见到实效。
着力“三个突出” 推动发展守正创新
突出家校社协同育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法“一法一条例”,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打造家庭教育服务品牌,试点开展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创建,常态化开展寒暑期儿童关爱服务、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基层巡讲等家校社载体活动200余场次。
突出女性创业就业。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实施“巾帼护航ˑ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宝妈灵活就业行动”,全省首创就业服务驿站村级服务点工作模式,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网络直播”等专场招聘会39场。
突出妇儿维权关爱。构建“罗源模式”多元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新模式,推进源头预防维权、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六个一”反家暴等联防联治联动机制。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打造“茉莉姐姐”等巾帼维权品牌,织密县乡村三级“妇联+”社会治理网格化,持续开展“法爱润万家”普法宣传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关爱帮扶工作,罗源县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连续9年被福州市妇联评为优秀。
着眼“三个促进” 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式”发展。挖掘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发展畲家民宿、民族文创等项目,推动竹里村文创产品和研学基地、福湖村生态文旅、南洋村畲药康养基地等民族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组织非遗技艺女性从业者参加畲族“手艺设计师”公益培训,文旅商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助力妇女群众增收致富。
促进民族教育“链条化”升级。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教育帮扶,形成城区优势教育资源反哺民族乡教育的格局。实施“小小石榴籽,共筑中国梦”项目,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孩子成长教育全过程,编制本土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积极推动民族非遗文化进校园、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开展民族融合特色社团活动等,多措并举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各族青少年中落地生根、魅力绽放。
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化”铸牢。打造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样板,创新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样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八井村常态化开展畲族服饰走秀等《山哈剧场》演出并获人民日报关注,举办央视“山海罗源 春意畲乡”、文旅部“凤舞畲乡·春季村晚”、省级“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