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鼓楼中山社区:“党建+”加出创新型共治社区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社区正以近邻党建为抓手,打造创新型共治社区:党建联盟打响“学雷锋一条街”品牌,党员先锋模范引领闽都文化传承,全市首个居民议事厅畅通协商渠道……不断拓展丰富的“党建+”模式,为创建精品示范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

  党建+志愿服务

  与时俱进学雷锋

  3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作为“学雷锋一条街”的中山路照例为居民送来了修理电器、义诊、助老等实实在在的服务。

中山社区党建联盟单位志愿者为老人送上拗九粥和鲜花。记者 池远 摄
中山社区党建联盟单位志愿者为老人送上拗九粥和鲜花。记者 池远 摄

  最热闹的是“拗九福粥送温暖 志愿服务进万家”中山社区“我们的节日·拗九节”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当天。社区党建联盟单位纷纷送来糯米、红枣、桂圆等食材,在长者食堂里熬出的“百家粥”让“学雷锋一条街”飘满香气。大家还各尽所能,带给社区老人丰富暖心的便民服务。

  “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们基本上随叫随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员志愿者孙敏在现场忙前忙后,她告诉记者,平日里他们还会发挥所长,送党课进社区。

  “2003年3月,中山路被命名为‘学雷锋一条街’。”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吴靓介绍,19年来,已有包括省财政厅、省红十字会、省社会主义学院在内的20家党建联盟单位在这里集结,与时俱进丰富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创新治理等服务内容。

  党建聚合力,联盟促发展。这支社区最强“后援团”还与社区深入开展“契约化”共建,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实现需求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中山路“学雷锋一条街”的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党建+闽都文化

  历史记忆代代传

  “已经收集整理完77段冶山摩崖石刻历史资料,最近正忙着把文稿编辑成样书,让这些石刻文化为更多人所知晓。”中山社区居民、退休党员陈元春说。

  冶山位于中山社区范围内,见证了2200多年的福州建城史,被誉为“闽都之根”。中山路两旁分布着唐代马球场遗址、林则徐出生地、中山纪念堂等文物古迹,人文底蕴丰厚。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闽都文化?中山社区为此组建了由党员带头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文化宣传与义务讲解。以陈元春创办的冶山斈社为首,鼓楼区书法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组织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冶山斈社已经有50名学者、历史文化爱好者共同研究、守护与宣传冶山文化。”陈元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把青少年培养为宣讲的后备力量,让冶山文化一代一代地讲下去、传下去。

  中山社区还是鼓楼区首个“学习型社区”,形成了“学习大讲坛”“红色直播间”等常态化的特色活动,辖区内冶山春秋园欧冶池、中山堂、仁寿堂也被列入福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

  党建+居民议事

  大事小情好商量

  中山路上,一座由古厝改成的居民议事厅引人注目。在这里,社区党委时不时组织居民和相关单位聚在一起,商量着大家普遍关心、与社区发展相关的大事小情。

  为能补天巷的改造“让路”,就是中山大院党支部积极配合推动协调的结果。

  “紧邻中山大院的能补天巷原来是条断头路,改造不就意味着会占用小区部分公共空间?”有人对改造提出异议。

  “小区一侧是能补天巷,有着蚂蚁补‘天’字报恩的传说,另一侧是‘学雷锋一条街’,向雷锋学习正是我们社区的老传统。”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培钦与不少党员居民都认为,在街巷整治这件利民好事上,要发扬雷锋精神,为弘扬闽都文化出力。

  在一场场议事会中,小区居民的意见最终取得一致。顺利打通后的能补天巷,让中山路片区的景点串联得更加顺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从文艺活动安排到垃圾屋选址,从街巷改造到小区电梯加装,中山社区深化“近邻党建”内涵机制,依托居民议事厅、邻里茶叙室及律师工作室等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在党群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形成“邻里一家亲,有事好商量”的睦邻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