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全国两会关注】:“养老不离家”把养老养床位搬进“家”

  如何养老,怎么养老?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关心的话题。

  在全国两会现场,家庭照护床位、长护险、养老驿站、养老人才等话题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新型养老共同体,曹晖表示,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社区已成为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支点,为此建议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新型养老共同体。他建议,鼓励社企联动,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各类养老服务主体进社区提供服务。

福州一养老机构福州万颐智汇坊打造的家庭养老床位样板,配相应的老年辅具,监控、报警、红外线等相关信息监测设施。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福州一养老机构福州万颐智汇坊打造的家庭养老床位样板,配相应的老年辅具,监控、报警、红外线等相关信息监测设施。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以福建为例,目前福建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福建省老年人口将超过75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0%。在今年福建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新改扩建70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长者食堂300个以上,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户以上。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强护理员、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和规范管理。

  据了解,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留在家里养老。为满足老人“养老不离家”愿望,去年,我省出台《关于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全省首批试点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000张。

  家庭养老床位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符合当下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好评。福州是福建省首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今年1月,新出台的《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填补了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立法的空白,重点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设施配置不到位、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发展不均衡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于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充满了期待。

  家住福州鼓楼区的张依伯年近80岁,近10年来因患有多种老年疾病,经常出入医院。他脑部因疾病动手术后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用药、保健等特别需要专业人员指导,频繁来回医院多有不便。今年2月,他与福州鼓楼区洪山镇金牛山社区家园签约,落地了福州市鼓楼区首张家庭养老床位,签约后,张依伯在家中可享受专业护理、远程问诊、24小时紧急呼叫响应等专业养老服务。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张依伯还有专门的护理员,其在约定的时间内上门提供护理服务。

  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郑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家庭养老床位契合了现阶段养老的国情,相对机构养老院,类机构的床位建设成本投入低,且符合较多老年人‘住家’养老的观念,较满足了这类别老年人及家庭的养老刚需,精准对应的养老服务的细分市场,从照料、照护强度及经济性价比上也可以定位机构养老院的前端,缓解机构养老院的压力,并且此类群体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可深度挖掘养老需求,真正打造有温度、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市场。”郑崇平说道,当然,家庭养老床位也考验运营企业的多元化业务运营水平,例如,护理、医疗、康复、信息化等专业团队的职业化、风险管控及运营规模、标准化管理等,如不能短期内业务融合及达到规模,对运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将造成较大压力,但综合来说,家庭养老床位的实施对养老运营企业是个持续的利好。

  长期关注家庭养老的福州市老年学学会原会长陈木霖认为,政府应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要制定相关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管理制度和优胜劣汰制度,让老年人感到在家养老是安全的、可信赖的,提升居家养老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行业自律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家庭养老床位是一项新的护理工作,具有护理对象因人而异、护理项目千差万别,护理环境各具特色的特点,一是要依法依约实施服务。二是要加强外派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重视养老服务质量。三是充分发挥智慧养老功能、网络养老服务功能和大数据养老功能,不断提升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质量。(记者 林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