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探访闽东福安幔帐戏:一个人一副戏担演绎“吹拉弹唱”


  【解说】在福建省福安市,每当有幔帐戏的专场表演,都会吸引众人前来观赏。福安市的幔帐戏也称“布袋戏”,流行于乡镇村落,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出模式。雷伏团是该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从艺四十多年,他一直致力于幔帐戏的传承和保护。日前,中新社记者在福安专访了雷伏团。

  【同期】福安幔帐戏技艺非遗传承人 雷伏团

  这两箱子的木偶大概五十多个,一般我们演一场也要二十到三十个吧,今天晚上要演出了,一般都要挑到这个箱子里面,没用的都放到家里,首先我们都要做好一个准备。

  【解说】下午4点半,雷伏团就开始在家中的大厅整理着晚上演出的道具。这也是他每次演出前都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小箱子里面装着五十几个不同人物形象的木偶,雷伏团认真地将他们摆放好。现年60岁的雷伏团,16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幔帐戏。除了善于演出外,木偶的制作他也十分拿手。

  【同期】福安幔帐戏技艺非遗传承人 雷伏团

  木偶也有生旦净末丑嘛,自己去彩画,这个衣服也是自己缝出来的,设计按我们自己的手大小去设计我们自己这个布袋戏的木偶的衣服,外面要两层,里面还要一层,有的还要三层,做一个好麻烦。

  【解说】雷伏团告诉记者,幔帐戏的独特在于这是一出独角戏,它集吹、拉、弹、唱于一体。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自成流派。在他看来,幔帐戏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木偶和配音;一台好戏想要足够吸引人,首先得有一个好故事。

  【同期】福安幔帐戏技艺非遗传承人 雷伏团

  以说唱为主的表演,所以说一人多角,前台后台是一人的操作,我们必须要了解到每个演员的特性,走路和说话,喜怒哀乐,掌握在我们的手掌之中,才能把它的特色表演出来,能在吸引观众当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样子。

  【解说】下午6点,雷伏团将收拾好的演出道具搬上三轮车,运往演出的地点。搭台的过程中,不断有群众围座过来。在宽不足一米、高不过半米的挑担戏台间,雷伏团端坐其中,一人手脚口舌并用,用地道的福安方言演绎跌宕起伏的剧情。其戏剧唱腔,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重缓急。台上,凭借手指、手掌和手腕的技巧,不同人物的木偶在雷伏团手中栩栩如生,尽显趣味性与灵动性。这些演出用的伴奏,也都由他自己控制。

  【同期】福安幔帐戏技艺非遗传承人 雷伏团

  一个人操作前台后台,前台木偶,一般演出当中都要二十几个到三十多个,都要自己一个人掌握,还有后台乐器都是自己一个人掌握。

  【解说】采访中,雷伏团表示,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幔帐戏成为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出于对幔帐戏表演的热爱,让他一直坚持至今,他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幔帐戏的传承中,让幔帐戏一代代传下去。

  【同期】福安幔帐戏技艺非遗传承人 雷伏团

  现在的年轻人一般有的本地话都不会说,有的是老了想学又学不来,学的话就好难好难,有兴趣的话我一定会教给他,我的心想也希望后代有人,一代一代把我们非遗的把它发扬光大。

  记者 吴晟炜 福建宁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