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福建“两会”上的闽商声音 | 闽商关注

  日前,福建进入“两会”时间,福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议2022福建发展新课题。

  吴迪、傅天龙、许景南、许明金、邹剑寒等福建民营企业家们也纷纷建言献策,他们为会议带去了哪些声音?

  省人大代表、福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迪

  福建民营经济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形成了纺织、鞋服、食品、地产等传统优势产业,但在新发展形势下,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也凸显出一些不足,如各方面成本提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双碳”目标给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鉴于此,吴迪提出几点建议:一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动民营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生态吸引力和要素集聚能力。二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转型融资需求。三要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四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制度,实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促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五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战略合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有企业领军作用,鼓励其与民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

  省人大代表、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庆堂

  如何抢抓申遗成功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海洋文章?省人大代表、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堂建议,要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摸清家底,全面开展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梳理和普查,从类别、数量、等级等多方面采集数据,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开发海洋文旅产品时,应当结合各地不同地域特色,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开发定制产品,打造别具一格的地方品牌。

  深耕蓝色沃土,少不了人才支撑。“应当加大对海洋文化旅游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旅游人才培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服务品质。”陈庆堂说。

  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何媚

  何媚认为,福建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要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

  龙净环保的成长,正是循着一条从“专精特新”到行业“巨人”的路径。作为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龙净环保正致力于以龙头企业的力量孵化更多的“专精特新”。

  何媚建议,政府要引导构建“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优势,开展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合作,带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成长,形成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新局面。

  福建省人大代表、莆田永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建肯

  省人大代表、莆田永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建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关键是以数字化赋能,打通信息孤岛,让供应链主体之间有效连接,促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的融合。“以鞋服产业为例,要打造以‘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为核心路径的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从单一的供应商信息管理到报表、审批流、权限控制、进度跟踪和预警、供应商协同等全业务流程的系统化、平台化管理,从而解决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互联互动,促进产业效率的提升。”

  林建肯建议,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良好的基础条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地方院校深度合作,加强数字技术高端人才的培育,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基础。

  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刘用辉

  省人大代表、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刘用辉建议,要加快推进我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塑造我省竞争新优势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刘用辉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我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强联动、密切合作。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综合解决方案;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大客户签订量价互保协议,实现互惠共赢。在大型工业园区新建、扩建云仓储、城配送等基础设施,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并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加强物流业制造业有机衔接,实现可持续共同发展。

  刘用辉认为,当前我省一些地市公路港规划建设还不够密集、完善,建议加大力度在各城市的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公路港,推进“散改集”“集改超”,发挥物流集聚叠加效应,提高城市物流共享水平。完善公路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涵盖城际(城市)配送、零担配载公共平台等功能,吸引各地市中小微物流企业进驻,促进物流企业“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

  省政协委员、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精沛

  我省是外贸大省,特别是民营实体型外贸企业发展蓬勃。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福建更是高歌猛进,增长30.9%。“受疫情影响,海运费疯狂涨价、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进退两难,不做怕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做了不赚钱,甚至亏本,导致部分外贸企业生存艰难。”省政协委员、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精沛对此深有感触。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福建积极推动国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突出,优势十分明显。”胡精沛建议,在当前环境下,金融资源可以优先向外贸企业,尤其是基础较好,有成熟产品、稳定市场和客户的实体外向型企业倾斜。同时,要鼓励、引导并支持外贸企业逐步构筑全球供应链,向全球化经营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将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分散环节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全流程协同,从而突破目前的供应链瓶颈。

  胡精沛说:“闽商遍布全球,福建外贸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较好,构筑全球供应链并向全球化经营转型较为可行。希望越来越多有基础的外向型企业能在政策支持下走向海外,让福建成为‘世界的福建’的同时,也让世界成为‘福建的世界’。”

  省人大代表、福建省长乐金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便利福建’,让福建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福地。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激励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信心。”省人大代表、福建省长乐金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洪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说。

  “近年来,世界贸易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市场竞争加剧、要素成本负担加重、新冠肺炎疫情未消等诸多因素,都为实体发展带来极大压力。”郑洪建议,在此环境下,政府对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应更灵活贴心,在资金纾困、融资支持、减税降费、探索无还本续贷、协助企业化解信贷风险等方面给予帮助,助推企业更快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郑洪建议,人才的招揽应向源头培育转变,通过建设专业的人才培育平台,打造产学融合、科教融合的人才高地,定向培育优质人才。同时,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和探索民营企业自主评价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做法,让企业车间人才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政策和待遇。

  省政协委员、中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清金

  杨清金委员代表经济界别发言: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研究确定符合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划及试点示范方案,系统有序地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建设和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分期分批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构建企业间协同高效的智能制造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

  二是激活数据潜能,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引导制造业各细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快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完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

  三是依托数字技术,积极开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工作。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鼓励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建设高效协同、安全绿色的智慧供应链网络。鼓励制造业细分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建设面向全球的资源、市场、人才配置和生产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商。

  省人大代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孝发

  当前,对民营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答题”。但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产业链协同效应不足,不敢转;数字基础支撑不强,无法转。

  省人大代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认为,政府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及系统服务商培育、信息技术人才引育、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同时,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增强金融服务民企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引导和促进金融资源、政策性基金向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倾斜。

  省人大代表、三盛控股总裁兼执行董事 程璇

  近年来,在我省民营企业中崛起一批“专精特新”明星。在省人大代表、三盛控股总裁兼执行董事程璇看来,“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设备产线投入巨大、工艺成熟度偏低、资金难题突出、缺少人才储备等问题,都让一批以‘专精特新’为目标的中小企业步履维艰”。

  程璇建议,设立由省级财政资金牵头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引导基金,有针对性地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支持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符合福建定位的“专精特新”技术成果落地,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新动力。针对部分“专精特新”行业的前沿技术涉及的学科方向较为冷门,研发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程璇认为,要由政府牵头,在我省部分高等院校中针对“专精特新”技术增加课题研究方向,聘任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培养高学历人才。

  省人大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天龙

  “福建茶产业还存在集聚功能偏弱、茶文旅融合发展同质化单一滞后、茶产业潜在效益未能有效发挥的问题。”省人大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建议,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省的三茶融合发展,落实制定茶产业规划,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把海量的政策、工商大数据和企业填报的详细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同时,根据茶叶发展的大趋势和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完善福建省“三茶”融合发展规划,加快传统茶企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着重围绕“产业+科研”“产业+文化”“产业+旅游”等多业态布局,致力提升福建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生产力。

  傅天龙提出,在科技赋能上,要借鉴科特派制度的做法,全方位促进福建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吸引国内外茶文旅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专业人才和方面的资金,参与三茶融合发展。文化赋能上,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在具备条件且有代表性的产茶区,修建福建省历代知名茶学家纪念馆及展示茶叶历史文化的长廊,讲好八闽茶故事,普及茶知识。

  省人大代表、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振传

  在省人大代表、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看来,做好“三茶”统筹这篇文章是推动福建从“产茶大省”迈向“产茶强省”的重要路径。

  他和省人大代表肖玉、蔡玉洁联合建议,福建省尽快出台专项用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技改扩建工业用地指标政策,助力茶产业发展精深加工,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尽快出台茶园点状供地政策,支持茶庄园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多层厂房,扩大用地使用容积率,提高服务性用地比例,提升企业土地使用效益。

  省人大代表、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会长 林剑平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各地土地资源、人才队伍、发展水平等保障要素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不可能一个模式。省人大代表、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会长林剑平建议,推进乡村振兴要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精准对接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

  林剑平建议,对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本地山林水田资源,规模种植特色果蔬花卉,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实现“一村一品”。对土地贫瘠或生态保护需要不宜搞大开发但乡村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要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古村落保护力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引进摄影基地、文学创作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等,打造文化名片。此外,福建是著名侨乡,许多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华侨古民居地方特色,打造微电影基地、艺术家创作部落等,带动民宿、文旅产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景南

  品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质量、创新、服务、信誉、文化等的综合反映。近年来,福建省心无旁骛做实业,培育壮大了一批品质卓越、独具特色、享誉全球的福建品牌,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发挥了品牌的引领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福建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以品牌形象与内涵为支撑的企业和城市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竞争制胜的核心要素。而从客观情况看,福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显著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并不多,与福建的经济总量和地位并不相称,在经济发展质量、品牌培育、品牌评价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建议从完善品牌强省领导机制、制定福建省“十四五”品牌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福建省品牌评价工作、推动国际品牌中心落地福建、加强品牌强省宣传等方面着手,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担当系统谋划推进品牌建设,打造福建品牌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品牌强省建设新局面,以品牌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拓展福建产品国内外市场、促进品牌国际化、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香缤集团董事局主席 许明金

  在省两会期间,省领导与港区澳区省政协委员和港澳台侨列席人员代表座谈交流,许明金参加会议并围绕进一步加强闽港闽澳合作积极建言献策。

  许明金建议:一、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争在未来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建议加强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大学城的建设,并引进知名高校、研究生院入驻,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议进一步深化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平潭建设“台湾高校学园”,吸引台湾知名大学进驻,推动两岸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交流,促进闽台融合发展。二、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闽港澳合作共赢空间。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抓住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新机遇,福建要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吸引港澳优势资源参与新福建建设,营造闽港澳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三、发挥异地闽商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议要发扬闽商“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光荣传统,积极打造服务闽商和企业回乡投资兴业的平台,为有回归意向的闽商或企业,做好“一对一”的对接和服务,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助推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家乡集聚,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市总商会监事长、奥佳华集团董事长 邹剑寒

  在这次政协提案中,我提出“福建应大力培养和发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康养产业”,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依托我省中医产业优势和积淀,以“健康”“养生”为价值核心,挖掘中医康养内涵、拓展康养服务外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规范化、集群化、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互联网+全生命周期康养”民生产业。刚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样的内容,我已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相关建议人取得联系,后续将一起探讨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