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南古建世家守艺传薪火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左)和大儿子陈劲奋在厦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左)和大儿子陈劲奋在厦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右)和大儿子陈劲奋(左)在厦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右)和大儿子陈劲奋(左)在厦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陈和永表示,他们一家已形成完整的传承梯队,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及儿媳均获不同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乡村工匠头衔,且各有专长。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陈和永表示,他们一家已形成完整的传承梯队,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及儿媳均获不同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乡村工匠头衔,且各有专长。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查看侨厝“爱吾庐”的修缮资料。此次“爱吾庐”修缮,亦是家族协作的体现。陈和永统筹全局,大学主修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的小儿子陈开达(左二)承担竣工图与资料整理工作。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查看侨厝“爱吾庐”的修缮资料。此次“爱吾庐”修缮,亦是家族协作的体现。陈和永统筹全局,大学主修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的小儿子陈开达(左二)承担竣工图与资料整理工作。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与家人正在商量修复相关事项。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与家人正在商量修复相关事项。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制作剪瓷雕材料。陈和永出身闽南工匠世家,1977年正式随父学艺,在日复一日的实操中,逐渐掌握大木作、小木作、彩画、剪瓷雕、灰塑等传统技艺流程。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制作剪瓷雕材料。陈和永出身闽南工匠世家,1977年正式随父学艺,在日复一日的实操中,逐渐掌握大木作、小木作、彩画、剪瓷雕、灰塑等传统技艺流程。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左)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左)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厦门侨厝“爱吾庐”内检查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介绍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介绍修缮情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介绍还原20世纪50年代因台风倒塌的凉亭。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介绍还原20世纪50年代因台风倒塌的凉亭。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1月5日,陈和永正在制作剪瓷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图为10月23日,陈和永一家在厦门修缮侨厝“爱吾庐”。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11月,厦门市海沧区知名百年侨厝“爱吾庐”修缮进入收尾阶段。这座融合南洋风情与闽南韵味的“番仔楼”,白墙红瓦间已渐显百年前的精致风貌。让这座侨厝重焕生机的,是一支与闽南古建技艺深度绑定的修缮团队——陈和永一家。团队核心陈和永深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近五十年,201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被公布为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