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1日电 (林永传)当“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第七次花落厦门,这座海滨之城的精神文明建设,正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塑造“城市文明”的跨越。
厦门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七连冠”不仅是对厦门城市精神文明的高度认可,更是营商文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有力印证。

在“城市文明”建设的宏大叙事中,厦门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为双轴,率先在全国探索营商环境优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交融互促的新路径,精心打造融“诚信、法治、公平、高效、开放、创新”于一体的营商文明品牌,为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发展动力。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营商文明的“硬支撑”与“制度载体”,那么营商文明则是营商环境的“价值内核”与“精神升华”。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协同驱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厦门在营商环境上的淬炼,始终秉持“对标国际、勇立潮头”的追求。市委、市政府以新加坡等先进城市为参照,率先在全国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凭借制度创新逐一击破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逐步构筑起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久久为功,终见成效。自2015年起,厦门以钉钉子精神连续推出20批超千项改革举措,综合改革试点孕育出60项全国首创成果,其中29项走向全国、落地生根。截至2025年,厦门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前列,18项核心指标全部跻身全国标杆;2024年再度位列福建省第一,实现“六连冠”。

今年初,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聚焦经营主体关切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行动方案》,标志着该市正式迈入营商环境“8.0时代”。与以往相比,8.0方案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变——不再局限于流程提速,而是真正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痛点,精准施策、系统赋能。
“在既有基础上,我们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的全新图景。”厦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四大方向,8.0方案推出80项具体举措,从政策制定到服务落地全程回应企业呼声,让企业真正“安心扎根、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政企协同,是厦门营商文明建设的鲜明底色。该市以企业自愿参与为基本原则,着力构建“政企双向奔赴、亲清共融”的良性生态。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厦门联合各区与企业平等协商,遴选出一批治理规范、信誉良好、具有代表性的“营商文明共建示范单位”,聚焦科技创新、诚信经营、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共享之路。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区在厦门市委文明办指导下,联合专家学者率先破题,创新编制《湖里区ESG文明生态共建行动指南(试行)》,同步启动全国首个ESG文明生态共建行动。
该行动围绕市容环境、公共秩序、志愿服务、公益慈善、诚信建设、绿色发展六大维度,系统梳理城市文明建设需求清单,明确企业参与的具体路径与成效标准;同时发布社会责任需求清单,引导企业资源精准投向教育、医疗、生态等民生领域,实现企业发展与城市进步的“同频共振”。
文明实践阵地的融合赋能,也为营商文明搭建起坚实落地平台。厦门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园区、楼宇、企业服务站深度融合,使其成为政企沟通的“会客厅”、精准服务的“前哨站”、资源对接的“连心桥”。依托这一平台,营商文化讲座、行业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理念在互动中深入人心,服务效能于实践中持续提升。
为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厦门还构建起一套“正向激励、导向鲜明”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可量化、重实效的营商文明评价指标,重点考察企业在经济贡献、创新驱动、员工关怀、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并创新实施企业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对积分高、评级优的企业,给予政策叠加支持与评优倾斜,形成“企业发展赋能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反哺企业成长”的良性闭环。
“厦门的营商文明建设,不是文明理念与营商实践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制度创新撬动企业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层变革。”厦门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强调,这场探索正让城市文明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相互支撑、相得益彰,为新时代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厦门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