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仓山法院:“小切口”守护“大民生”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1日电 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中,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紧扣劳动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等民生案件特点,从细微处入手、从关键点突破,创新工作机制,推广多项举措,以“小切口”守护“大民生”。

  巡回审判,妥善化解劳动纠纷

  “多亏了家门口的巡回审判点,让我的难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一位刚刚结束劳动争议案件庭审的当事人向主审法官感谢道。近日,一起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劳资争议纠纷案件在仓山区职工服务中心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合议庭仓山区巡回审判点”落下帷幕。这起案件的顺利审结,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高效与便捷,更是仓山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模式、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生动缩影。

  当今劳资纠纷频发,有些劳动者不得不长途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庭审。对于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和高龄农民工来说,这一过程更是艰难重重。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仓山法院民一庭积极推进“巡回审判点+移动法庭”全覆盖,在仓山区总工会设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合议庭仓山区巡回审判点”,对群体性欠薪、工伤纠纷等案件以及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高龄农民工等开展“就地开庭”服务,减少劳动者诉累。通过这种“就地开庭”的服务模式,劳动者们无需再为了参加诉讼而长途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劳动争议化解按下“快捷键”。

  园区普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员工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应如何认定工伤?”“要怎么维护好员工的权益?”

  面对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仓山法院民一庭再出新招,依托仓山区企业联合会,将庭审现场搬入工业园区,采取“示范诉讼+规范用工”模式,选取典型案件开展示范庭审,邀请企业家旁听庭审,并在每场庭审后开展“半小时法律讲堂”,围绕企业家们普遍关心的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合法解除合同、工伤维权等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答疑,帮助企业家们准确把握法律红线,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此外,法院还在园区内派发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手册,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法律查询和指引服务,助力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协同聚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仓山法院民一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多元解纷网络,将矛盾化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借助“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站”,主动融入乡镇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横向建立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部门及村委会的对接关系,纵向构建“村组、乡镇、法庭”三级解纷体系,形成综合治理大格局,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减在诉前。

  同时,探索创新机制,吸纳退休法官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发挥退休法官的专业优势和情感纽带作用,与年轻干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精准发力,让“银发力量”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

  下一步,仓山法院民一庭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便民举措,完善智慧审判,推动民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