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9日电 为深入推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提升基层调解员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近日,福州市妇联组织开展了第二期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大比武”轮训活动,来自马尾、长乐、闽侯、福清四地的24名调解员代表参加培训。本期轮训紧扣“以学促干、以练赋能”目标,通过“线上答题检验+情景模拟实战”双模块设计,聚焦调解实务能力提升,为守护家庭和谐注入专业力量。
线上答题强基础,满分激励促学习
活动伊始,市妇联聚焦调解员理论知识储备,依托“全国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线上学习平台”组织现场答题。题目涵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核心条款、调解工作规范流程、常见纠纷法律适用等实务重点,既检验调解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推动其主动更新知识体系。
为鼓励调解员主动学习,活动特别设置“满分激励”环节——对线上答题获得满分的调解员现场发放普法宣传品。“以满分奖励激发学习动力,既是对优秀调解员的肯定,也能带动大家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线上平台将持续开放,作为调解员日常学习的“移动课堂”。
情景模拟练实战,彩礼纠纷“现场破题”
理论学习夯实基础,实战演练锤炼本领。本期轮训的重头戏是“彩礼纠纷情景模拟比赛”,24名调解员通过抽签分为3个小组,分别在培训老师陈素敏、林羽、吴媛婧的带领下,通过扮演“调解员”和“男方家庭”“女方家庭”进行调解模拟。
“模拟开始!”随着主持人指令声落下,舞台秒变“调解现场”。
“男方家庭”情绪激动:“当初给了28万彩礼,现在你没一起生活几天就搬回娘家,你就是骗婚!”“女方家庭”针锋相对:“彩礼是自愿给的,我们也办理结婚登记,还共同生活了,凭什么退!”双方言辞激烈,矛盾一度升级。“调解员”迅速进入角色:有的先以“共情话术”安抚情绪,有的引导双方聚焦核心问题,还有的结合法律规定释法明理………30分钟的调解模拟结束后,其他调解员踊跃点评:“调解员组的‘情绪安抚+法律释明’组合策略很有效,但可以更早地梳理双方共同诉求,比如都希望和平解决问题来缓和对立。”
总结点评指方向,专业赋能再出发
活动最后,市妇联权益部部长刘明燕对整场轮训进行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了调解员们的学习热情与实战表现:“线上答题体现了大家对理论知识的重视,情景模拟中大家灵活运用共情、依法、协商等技巧,展现了基层调解员的智慧与担当。特别是面对彩礼这类敏感纠纷,能兼顾情理法平衡,难能可贵。”同时,她也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调解前要研判哪些属于人民调解范围,调解中要坚持‘合法合理合情’三原则,沟通时语言要更通俗,避免生硬引用法条,用‘拉家常’的方式让当事人听得懂、愿意听。”
“这次轮训像一场‘及时雨’!”来自福清的调解员小陈感慨道,“线上答题帮我补上了法律知识漏洞,情景模拟让我更直观地学会了如何应对婚姻家庭纠纷中的情绪对抗。回去后要把学到的技巧用在实际工作中,帮更多家庭化解矛盾、守住幸福。”接下来,福州市妇联将持续深化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队伍能力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战”多元化培训模式,推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