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坚持把新时代山海协作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极核带动、多点支撑、山海互济、全域协同的发展态势。
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协同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通过区域间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整合,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然而,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的造谣诽谤、虚假信息等问题,犹如一道道无形的“数字关卡”,阻碍着要素的流动。
福建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约70.6%的税收、约70%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市场主体数。近年来,部分网络媒体、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法违规发布传播涉企侵权信息,干扰福建省企业正常经营,对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涉企网络侵权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违法成本低,二是传播速度快,三是维权难度大。一些自媒体为博眼球、赚流量,不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让企业疲于应对。
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优化网络环境,今年2月以来,福建省委网信办联合发改、公安等多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重点针对造谣诽谤、集纳虚假负面信息、网络暴力等15类涉企网络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已处置违法违规信息80余万条,关闭账号16万余个。仅查删涉兴业银行、福耀、安踏、宁德时代、紫金矿业等30余家福建省知名企业侵权信息就达7100余条,封禁专门编造海安橡胶、德尔股份等拟上市企业谣言、恶炒负面信息的等账号100余个。公安机关共侦办涉企网络犯罪案件近6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0余人,涉案金额达1.2亿元。
除了深入一线解决难题,省委网信办还打出“组合拳”,不仅多形式、多角度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有关政策法规,还全覆盖、精准化摸排梳理,全力服务重点企业,例如与省内上市企业召开座谈会、一对一宣讲,形成强大传播声势和合力。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重要的是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此,省委网信办建立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联动机制,指导省内10余家重点平台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开展7×24小时专项巡查,及时研判处置突发性违法有害信息;深化网信和发改、公安等部门协作机制,制定“涉营商环境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强化相关舆情应对处置手段;在福建省互联网举报平台PC端、手机端及闽政通“易企办”平台开设“深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举报专区,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举报渠道。
尤其是省委网信办联动省市县网信系统、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科普机构、网站平台,建立的省市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从加强谣言源头监测、畅通查证渠道、注重依法惩处等方面形成网络辟谣合力。
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在于清除污浊,更在于培育沃土。落地福建南平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福建相关话题频上热搜,快手、抖音等主要网络社交平台对“福建”“南平”“武夷山”的搜索量暴增200倍,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这充分证明,好的网络环境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时代的山海协作,需要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驾护航。福建省委网信办以专项行动为起点,书写用清朗网络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