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依法带娃 让爱“家”倍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6日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终身导师。

  为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5月14日,海沧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走进海沧区东孚中学,聚焦未成年人常见的交通违法、盗窃、携带违禁品、校园欺凌等问题,为50余组家庭带来一堂“法治+家教”主题实践课,以案释法、以法明责,推动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

  普法课堂云共享

  问题一:骑摩托车、电动车违法吗?

  “未满16周岁骑电动车上路,不仅是交通违法,更可能酿成悲剧!”检察官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提醒各位家长,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车,家长务必加强监管,守好安全底线。

  问题二:偷拿零食饮料是“小事”?

  针对近期多发的盗窃小卖部案件,检察官揭秘“顺手牵羊”的代价:某学生因多次盗窃零食,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问题三:携带管制刀具入校,后果多严重?

  “一把弹簧刀,毁了一个少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可能致人严重伤害的器具。家长需配合学校排查隐患,杜绝危险物品流入校园。

  问题四:校园欺凌=孩子间的“玩笑”?

  “言语侮辱、孤立排挤同样是校园暴力!”家长需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发现欺凌苗头立即干预,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反映。

  家教指导有妙招

  活动现场,检察官为家长送上“三大锦囊”,为家庭教育续航:

  “沟通锦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倡导平等交流、尊重差异,我们要拒绝“棍棒教育”,用倾听化解矛盾。

  “责任锦囊”:履行监护职责,严管与厚爱并重,通过未成年人犯罪真实案例,提醒家长“依法带娃”不缺位;

  “预防锦囊”:关注行为预警,早发现早干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指导家长识别逃学、夜不归宿等危险信号。

  “以前总觉得孩子犯错是小事,今天才明白家庭监管的重要性!”一位家长听完课后感慨道。

  家庭是根,法治是盾。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石,法治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利剑。海沧区检察院将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家教指导进社区”工作,联合教育、妇联等部门构建“家庭+学校+司法+社会”四位一体保护网,让每一份爱都不缺位,让每一朵花都能在法治阳光下绚烂绽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