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1日电 (董观生 黄言亮)6月9日到13日,福建省将乐县全境持续强降雨,其中白莲镇累计雨量超5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277.2毫米,最大小时雨量81.3毫米,道路塌方103处,农田损毁2000余亩,河道护岸、水渠、水坝等建设多处被冲毁。
连日来,洪水逐渐褪去,久违的阳光洒向了大地。在将乐县白莲镇最偏远的村庄白莲村草市自然村,村民逐渐从惊惧中回神,收拾心情,开始灾后自救,清理房屋前的淤泥、补种冲毁的秧苗……
6月15日,“白莲村村民议事群”中发出一段视频,视频中草市村门前一条原本平静的小溪变成了滚滚洪流。“平常的时候溪水只能淹没膝盖,溪水离河岸还有一米多高。”草市村村民谢木生说。此时视频里的这条小溪已经漫出河岸,正淹向岸边的房屋。“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连村里88岁的老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谢木生今年65岁,在他的印象里,条温婉的小溪从来没有涨到过这么高的水位。

然而更为揪心的事发生了,草市村和外界联络的通讯断了,此时的草市村成了失联的村庄。
与此同时,白莲镇党委副书记,也是白莲村的挂村干部王庆凯不停收到消息。“在外的村民打不通亲人的电话,不停地打听家里的情况。”王庆凯说。“电话里的村民们都很急,我当时也很急,乡亲们都安全吗?村里灾情怎么样?”不停地尝试,始终联系不上,白莲镇党委政府决定派人进村打探情况,无论如何要把村里的情况传出来。
草市村地处将乐县白莲镇龙栖山与黄潭镇交界处,海拔829米,距白莲镇集镇40余公里,平日里常住人口只有10人。

连日的暴雨让山体土壤湿度趋于饱和。“当时只知道路上有塌方,还不知道车能开到什么地方。”王庆凯说。“雨还在下,说实话当时心里也没底,会不会给埋了。”
但是,村里的消息必须传出来,必须得有人进去。
“我是党员我先上。”王庆凯说。暴雨期间,一套迷彩服成了他的工作服。工作队长肖在亮、白莲村党支部书记廖朝勇也主动主动请缨,担起了这份重担。
“当时心里很没底,不知道路能不能走?还会不会塌方?”3人轻装简行,带上5提方便面,2箱火腿肠和简单的救援工具朝村里出发。
16日上午10时,连日的大雨终于停了下来,3人驱车出发。车行驶到距草市村8公里地方,道路塌方令汽车无法通行,3人只能徒步赶往草市村。
道路全是淤泥、不时有山体滑坡的路段,两边的毛竹成片的倒伏、腰粗的大树横七竖八的连同坍塌的土方倒在马路上……
有98年抗洪经验的廖朝勇是一名退伍侦察兵,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廖朝勇走在最前面。“到处都是坍塌的地方,我们只能爬山,绕过坍塌的淤泥。”廖朝勇介绍,坍塌下来的泥土是松软的,人踩上去只会陷进去。
原本的小水渠已经变成了河流,只能由2人拉着救援绳让廖朝勇率先蹚到对岸,把救援绳架设好,依次躺过河。8公里的路程,三人足足走了3个小时。
下午1时,3人终于到了村里。“看到3位老人正坐在一处屋檐下聊天,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王庆凯说。
此时,村民们一脸的不可置信。“看到他们满身是泥出现在村口,我们都很惊讶,翻过这么危险的山路,太感谢他们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谢木生说。当时,除了村里2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王庆凯提议大家拍一张合照,回去之后发在群里,给在外的亲人报个平安。

热情的村民留3人在村里吃饭。“我们怕粮食不够,只能骗乡亲们说吃过饭来的。”在村里查看了受灾情况,确定村民们都很安全,王庆凯一行随即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出村路过有信号的地方,王庆凯将村里的拍到的画面和合照发到群里,给在外的乡亲报平安。
群里的群众纷纷为3位不顾危险朝村里闯的党员干部点赞。“看到在外的乡亲悬着的心放下了,我们也就安心了。”王庆凯说。
“百姓一有难,书记牵头上,消除路隐患,道路变顺畅,为你点个赞,百姓的模范。”一位叫张水根的群友,当即做了一首打油诗,为3位点赞。
回到镇里已经是傍晚5点,3人才吃上午饭。经过灾情摸底,镇里为村民送去急需物资。目前,村里的通讯仍未恢复,村民可以走到离村庄1公里开外的空旷地同外界亲人取得联系,白莲镇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也已经开始灾后抢修,村里慢慢恢复了平静。
据统计,在这场和洪灾中,白莲镇116名党员干部奋斗者抗洪抢险一线,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