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6日电(李锦萍 洪源松)3月1日,在福建安溪县110千伏唐龙变10千伏唐江线配套送出工程设计现场,一架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激光扫描仪缓缓升空,在福建安溪县供电公司运检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形成“空中数据采集平台”,精准、高效获取地面地形3D数据,定点拍照后传输到地面终端,即可设计出工程线路三维立体模型,实现配电网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三维可视化。
2022年2月、4月,“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相继成功发射,同年10月份,我国第一个商业遥感卫星地面站落地安溪县龙门镇,标志着安溪在福建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由卫星星座、地面接收、卫星运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空天地一体化全产业链条。
为推动数字技术与配网工程建设深度融合,福建安溪县供电公司结合配网工程设计实际需要,与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电力空天大数据中心”,提升配电工程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性。
“将卫星遥感数据作为电力线路选址的基础性资料,可以精准判断线路走廊可能穿过的铁路公路、居民住宅、江河湖泊等地形,实现配网工程路径设计优化选择。”据亿兴设计院安溪分公司经理陈永林介绍,安溪县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现有的配网10千伏线路60%位于高海拔山区,日常的配网设计工作存在路径确定难、设计效率低、工程受阻频繁等问题,通过无人机开展勘查设计,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高效辅助精细化设计。
“这个位置存在线路交叉跨越,要保障安全距离,杆塔高度和位置要重新调整。”在10千伏唐江线配套送出工程设计现场,伴随无人机成功传输高精度航测数据和多维度图片,一基基杆塔的三维模型在电脑终端“拔地而起”,设计人员随即开展设计方案可行性校验,快速确定路径方案,实现了安全、质量、效率的三大提升。这是该公司推动数字技术与配网工程设计融合的首次试点应用场景,此次成功实践标识着配网设计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阶段,福建安溪县供电公司将结合“配网三年提升”专项行动,以实现配网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为切入点,深化数字技术应用,逐步建立安溪县配网线路高精度三维模型,着力破解山区配网巡视强度大、运维管理难等问题,以数字化转型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为争创新型电力系统福建示范区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