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沈谢林:让人又“怕”又“爱”的高级专家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4日电(黄墩良 陈珍妮) 入伏以来,泉州连日高温天气,对电网的平稳运行提出更多的考验,而变电站健康运行,对电网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沈谢林冒着酷暑,辗转在各个变电站检查,查找设备缺陷和故障隐患,及时发现并要求整改,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

  沈谢林是国网泉州供电公司运检部的一名职工,工作24年来,他长期扎根一线,爱思考勤动手,主持多项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发明数十项专利,成了一名“发明家”;他总结凝练标准,有效解决了电网一次设备的安装、验收、运行、维护、修试与现场应用的难点技术衔接,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成为国网福建电力设备管理专业的高级专家;他希望,以创新为减负,切实为一线员工减轻工作,提质增效的同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扎根一线24年

  发明数十项专利

  暴露在户外的电力设备,最怕什么?沈谢林说,最怕的是水,比如最常用的变电站端子箱、汇控箱、机构箱等。

  沈谢林介绍,这种端子箱长期设置在露天环境中,受雨雪、冰雹、大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防护等级不足的端子箱出现进水、凝露、快速老化、锈蚀等。特别是,年平均湿度达到78%的泉州,端子箱的箱体内壁因正常日温差就能出现凝露,产生大量凝露水。这就要求,端子箱的防水驱潮是非常重要的,端子箱以往驱潮办法多是简单地在柜内安装加热器,反而增大了箱内温差,湿气并没有排出,一旦温度聚降,更容易、更多的水分凝结成水,滴落到端子排上,引发电力事故。由此种种,端子箱的防水防潮,一度是个难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沈谢林分别提出的开关设备三漏(本体SF6泄露、气动机构漏气、机构漏水)和端子箱、汇控箱、机构箱三防(防水、防潮、防尘)的具体方案、编制全省第一套订货、验收标准和反措、设计了模块化的“六防智能端子箱”,实现了防水、防尘、防大温差、防凝露(潮)、防紫外、防眩目等功能,彻底解决了端子箱凝露锈蚀的难题,让业界刮目相看。

  时至今日,沈谢林自豪地说,这也是他最为得意的杰作。

  长期扎根生产一线,有人会觉得很辛苦,恨不得赶紧逃离,但沈谢林却苦中作乐,他说,扎根一线,深入生产一线,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问题倒逼我必须去想办法解决,在思考中寻找创新。”

  在创新中,一项项专利发明在沈谢林手中如雨后春笋般出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4项。

  “这些专利很多都转化为具体的电力设施产品,有力地促进相关设备的改造升级。”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带领团队攻克难题

  磨砺成行业专家

  曾几何时,直流失地故障是困扰变电站安全运营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如今,泉州电力系统已经连续17年实现端子箱直流零失地。这一切,归功于沈谢林和他的团队。

  早在2005年,沈谢林就带领团队,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箱体防水、防潮、防尘导致直流失地的难题。之后在大量总结的基础上,2012年,他推动了端子箱泉州企业地方标准的出台。此后,该标准的部分条款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引用形成文件,在全国推广。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出台的设备标准有上千份,要求每个员工对这些标准熟稔有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若能从上千份标准中择出最重要的进行归纳总结,显然有利于电力员工更容易熟悉工作。”基于此,沈谢林带领团队,将上千份的设备标准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条款,摘出重点浓缩集中于一个文本,通过浓缩精华的文本得以有效贯彻执行,从而将开关设备故障率从以前的千分之二下降到万分之一,将开关设备安全系数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多年来,沈谢林研究硕果累累,他累计牵头负责和主要参与科技项目24项,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网福建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群众性创新一等奖2项;获得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网青年创新金奖1项;以及10余项五小创新和QC优秀奖。合作著作4部;主要参与行业标准编写2部、团标1部;牵头或参与企业标准编写12部,参与国网福建电力规范编写32部。累计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刊物3篇。

  验收工程铁面无私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扎根一线20多年,发明专利数十项,编写企业标准等等,这些让沈谢林有了足够的底气——那就是面对变电站等工程验收时,他有足够的底气,指出问题的所在,让承建方信服整改。

  同事詹列团说,变电站投产时间紧、任务重,沈谢林作为验收小组成员,在验收时,铁面无私,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列出清单,若整改不到位,绝不在验收单上签字,“我们对他是又‘怕’又‘爱’。怕的是耽误了投产时间,但没有他来‘鸡蛋里挑骨头’,我们就失去了顺利投产的底气。”

  “曾经有的承建方为了尽快交付使用,找我公关,我严词拒绝了。”沈谢林说,若你这次放过,就有下一次,“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和问题,这是守住安全底线最重要的保证。”

  据悉,他提出了10~35千伏绝缘净空距具体实施方案、发现部分断路器机构固有设计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推进规划、设计、基建和生产的全过程技术监督、将设备现场验收向工厂验收延伸,工厂整改超过3650余条,解决了因设备问题工程久改难投的窘迫局面。

  工作之余,沈谢林不喝酒不娱乐,只要有时间,就扑在研究和实验上。他妻子说,即便在家里,丈夫总是研究各种电脑软件,自己捣鼓一些东西,连厂家不会的,都让他给研究出来。

  在沈谢林看来,生产这个大课堂,一样培养人,干活不能只会卖力气,只要多思考多研究,一样可以成为专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