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商杂志】1400亿元!“地瓜县”如何跃升“千亿县”

  从福建省倒数第三的“地瓜县”,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13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7位的华丽转身,短短30年,福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福清速度”。“福清效益”并非一日之功,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显著成就离不开福清多年来的悉心耕耘。

  华侨优势

  改革开发前,福清因尚未开发,加上全县缺水,多种地瓜,被称为“地瓜县”。从1949年到1987年的38年间,福清的工农业产值还不到一个亿,1987年,福清的工农业总产值排在福建69个县的第58位,是众所周知的贫困县。

  没有工业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没有财政收入支持基础建设,想把福清经济发展起来难度巨大。为了基本生存,为了家乡发展,敢拼爱闯的福清人民背起行囊,背井离乡,开启了飘洋过海拼搏奋斗的海外创业之旅。

  漂泊在外,不忘根本,福清的困境牵动着所有旅居海外的融籍侨胞的心。造福桑梓,责无旁贷,1987年4月,印尼乡亲在著名侨领林绍良、林文镜的带领下,组团返乡考察,海外游子开始反哺故乡。消息传到海外,越来越多侨胞纷纷踏上回乡建设之路,带着对故土的一腔热血,义无反顾的为焕新家乡面貌做出贡献。

  “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任何经验的背景下,福清华侨积极回乡办工厂,参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华侨们首次开辟了“建设模式”:一律实行“五带”“七自”措施,即“带资金、带原料、带技术、带管理、带市场”和“自定项目、自揽工程、自招员工、自找合作伙伴、自行管理、自进设备、自订制度”,利用海外积累的资源给福清发展注入活力。

  侨胞们还在香港设立基金,调动海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举海外之力,参与前期建设。在海内外乡亲齐心协力下,建设中的第一间厂房只用了27天就盖起来了,创下了“福清速度”。

  在集约规模的效益下,1992年,福清的工业产值突破了5亿美元,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增加了11倍,GDP上升为全省第二位。福清从1987年工农业总值的4.3亿元,到2004年工业产值的650亿元,17年时间,工业产值增加了151倍。

  据统计,福清现拥有旅外华侨160万人,足迹遍布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家乡建设并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

  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1992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福清成立“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侨”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清借助园区发展推力,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在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深耕多年,如今已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显示器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平板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四张“国家级名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2021年,园区集聚各类企业90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90.39亿元。

  福清坐拥江阴深水良港,大力发展临海临港产业。

  在江阴港城经济区,以万华化学为龙头的聚氨酯、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聚丙烯产业链,以坤彩科技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逐渐壮大,加上港口后方形成的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集约化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

  经过5年的发展,江阴海上风电产业园已粗具规模,引进了东方风电、金风科技、中国中车等企业,致力打造海上风电大部件产业链及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基地。如今,江阴港城经济区朝着“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目标加速迈进。

  2017年,在“海上福州”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福清依托华侨优势,全力建设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今年3月,由胜田食品与印尼三林集团合作联手打造,位于印尼东爪哇图班市的印尼海洋渔业中心首个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年产量将达50万吨。未来通过“两国双园”合作平台,每年将有近500万吨鱼获和鱼糜运回元洪区进行精深加工。

  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上升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食品产业产值从183亿元增加到416亿元。

  电子、化工、食品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给福清发展装上加速器,2021年,福清经济总量突破1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突破170亿元。而以电子、化工、食品三大产业集群为主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达到2456.2亿元,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构筑福清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