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4日电 日前,“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深深地埋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此前,“天宫课堂”第二课上,航天员王亚平利用水和两块塑料板搭建出了一条“液桥”,看到这个场景是否令你啧啧称奇呢?在不远万里的太空中,航天员利用表面张力的原理完成了在地球难以实现的操作,而在我们所身处的地球,又可以利用哪些道具去验证并探究这一原理呢?
“泡泡为什么是圆球状的?”“用手指穿过泡泡怎么样才能做到泡泡不破裂?”为引发孩子们对我国科学事业了解和兴趣,进一步了解表面张力科学问题,10月15日,在福建省科技馆开展的“‘天宫课堂’活动月”期间,该馆的科技辅导员组织孩子们观看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科普了“什么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哪家强?”“水球变懒实验”。
在观看中国空间站表面张力科学实验视频后,科技辅导员向孩子们发放水杯、滴管、硬币、水、酒精、颜料、洗涤剂、吹泡泡磨具等材料。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孩子们顺利完成了“水和酒精、水和颜料、水和泡泡”实验,并对二者之间的表面张力哪家强有了直观感受。
课堂上,在看到空间站的科学家利用水进行表面张力实验出现凸面镜效果,再加上纸花后,纸花呈现放大和旋转变化,纷纷惊叹科学的神奇。
近年来,福建省科技馆把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先后组织数百场“小茉莉”科学工坊活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科学实验,每场次都吸引众多青少年积极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