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裴仙宫再现福州独有习俗中秋“摆塔”,线上直播云端传递福文化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充满仪式感的种种习俗,流传千百年而魅力依旧。中秋,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民俗,而在福州,中秋摆塔则是福州民间一项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动。9月8日,“两岸同根同缘 中秋佳节话民俗”网络直播活动在福州裴仙宫举办。当传统的与新的碰撞,裴仙宫再现福州独特的中秋习俗“摆塔”,并借助直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让福州特有的节日传统文化和网络时代无距离接轨,让更多福州人,尤其是更多福州年轻人参与闽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在这座长达22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州,少许街巷被传奇眷顾。鼓楼交错的巷弄凝固着城市的记忆,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位处福州市中心的肃威路即是代表,这条不过230米长的窄路,原名马房巷,因紧邻清代闽浙总督府及其马房而得名。

中秋独有摆塔习俗,源起戚继光赴闽平倭
中秋独有摆塔习俗,源起戚继光赴闽平倭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裴仙宫即坐落于此。在裴仙宫内,树立着一座石碑——榕城第一古榕树。这棵古榕树,是福州胸围最大、树龄最老的一棵,是现已知福建省内最大的小叶古榕树,编号为闽A00007。胸径4.59米、树高30米、冠幅28米,需要八个成年人牵着手才能合抱住这棵树。

  中秋摆塔是旧时福州民间一项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动,历史悠久,盛行于明朝嘉靖年间。相传,戚继光赴闽平倭患大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节,福州百姓为欢迎凯旋之师,将家里的贵重物品摆在门口以示庆贺。这个习俗慢慢流传下来。到了中秋之夜,各家各户将家中的珍藏悉数摆放在厅堂上,层层摆上泥塑或陶瓷品,并辅以烛台、花瓶、香炉等,甚是壮观,摆成塔状,故称“摆塔”。老福州人过中秋节,除了“摆塔”外还有“拜塔”的习俗。众所周知,福州自古以多塔多山闻名,宋代诗人谢泌有诗云“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裹挟着时代大潮,在现代人匆匆的脚步中,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独有的中秋摆塔习俗,已少有人知。而今,裴仙宫再现中秋“摆塔”。

  2006年,福州裴仙宫再现中秋“摆塔”习俗,并延续至今。今年已是第16个年头,从未间断。据悉,福州裴仙宫中秋“摆塔”已入选第五批鼓楼区非遗名录,同时正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发扬和传承福州这一民俗文化,福州裴仙宫既不断收集当地有特色的、古香古色的元素,也收集现代元素充实内容。展示区内,大殿一侧乌塔、白塔灯光璀璨,供桌上既有神态生动的“八仙”,又有抗疫医护天使、宇宙空间站、载人飞船模型等新添元素。本次活动还借助直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展现“直播+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当传统的与新的碰撞,让福州特有的节日传统文化和网络时代无距离接轨。

  活动还邀请了福建文史旅游垂直领域网络大V与广大网友互动。直播活动中的“榕台连线”环节,则通过视频连线两岸的形式,分享了福州裴仙宫与台湾基隆代天宫“榕台古榕文化节”的故事,视频中台湾基隆代天宫展示了他们源自福州的中秋“摆塔”习俗,传递“闽台一家亲”血浓于水的同根通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