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马尾区检察院精准施策推动文身治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日电(曾建芬)今年以来,马尾区检察院以国未保办《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出台为契机,通过多渠道获取文身线索、多角度调查核实情况、多维度促进问题整改,全方位推进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多渠道获取文身线索。一方面,细致办案挖线索。马尾区检察院细致稳妥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保证高质量办案的同时,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深挖案件背后存在的未成年人领域社会治理问题,在讯问过程中发现有4名未成年人存在文身现象,通过进一步询问了解,获取到区域存在文身机构违规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另一方面,“法治进校园”寻线索。根据检察人员调整和区域学校增加情况,重新梳理法治副校长名单,成立法治副校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作调研问题指引清单及调查表,由23名法治副校长深入任职的29所学校全面摸排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到未成年人文身线索7条。

  多角度调查核实情况。一是实地走访核查。根据线索指引,实地走访涉案文身机构,发现该机构在提供文身服务时没有核验身份信息,文身的未成年人监护人事前均不知情;通过随机走访辖区内部分文身服务机构,发现部分纹绣店、化妆店、美甲店均不同程度存在向未成年人提供小型文身服务情况。二是厘清部门职责。针对未成年人文身审批、监管等职能模糊情况,以国未保办《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出台未契机,深入区卫健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通过查阅部门职能、询问工作人员等方式,厘清审批、监管、主管等职能。三是寻找履职依据。全面收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文身领域有关法律法规,联合区卫健局到区医院、卫生院等寻求医疗美容行业专家帮助,详细了解文身原理、清除方式等,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涉及医疗美容机构监督审批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入解析,结合《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梳理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的法律依据,为后续依法履职奠定基础。

  多维度促进问题整改。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商请区政法委牵头组织宣传部、法院、公安等15个部门召开全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进会,全面解读《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通报区域未成年人文身情况,阐明未成年人文身危害性及治理工作紧迫性,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推进未成年人文身治理达成共识。二是集中公开送达。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针对区域存在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问题,邀请区卫健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召开集中公开送达会议,就检察建议制发背景进行介绍,阐明检察机关履职依据、调查核实情况、相关法律规定等,充分释法说理,依法向有关部门集中公开宣告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7份,促成有关部门严格登记管理,开展专项宣传,联合检查区域美容店、文身店30余家,对一家经营范围不规范的刺青店办理经营范围变更及名称变更登记,引导4名文身在校生到正规医疗服务部门去除文身。三是借力外部支持。依托马尾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将未成年人文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由区政法委纳入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书落实情况考评,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决落实综治问责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