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2日电 (苏明炀 任孟帅 黄山鸿 黄志杰) 热射病──重度中暑最严重的症状,会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消防救援人员、高强度训练人员极易发生劳力型热射病。其实热射病并不可怕,只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保护生命和健康。下面一起看看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厦门市驻防分队“蓝朋友”的防治秒招吧!

一、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
进入夏季以来该分队把热射病的防治和夏季训练伤的预防,作为维护和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大事来抓。“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继而无汗,呼吸急促,这就是热射病发生的前兆……”讲台上,指导员苏明炀娓娓讲述着预防热射病的理论知识。为强化消防救援人员热射病防治意识,根植热射病可防可治、防重于治的理念,该分队集中组织热射病防治常识教育,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不断强化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预防,确保消防救援人员身体健康高质量完成训练任务,做到预防知识人人皆知,前期救治手到擒来。

二、载体学习,防范安全事故
分队采取线上、线下等载体学习方式,组织消防救援人员认真学习热射病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急救措施等。并下发热射病防治手册和相关常识,使消防救援人员能够正确认识热射病并掌握有关实用常识,打牢了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预防中暑,调整训练时间
夏天训练很容易中暑,应避开或减少最热时段的训练。

1.中午时段最好中断训练不论是干部还是消防救援人员,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训练。因此,建议中午时段最好不要训练。
2.训练强度大的科目放在早晚进行早晚气温较低,可以将训练强度大的科目,如:水泵架设与撤收、负重五公里等训练,都可以放在这个时段进行。
3.可以适当移至夜间时段训练夜间温度较低,可以将上述训练强度大的项目移动到夜间进行。
四、补充水分,备好防暑药品
该分队主动采取措施,做好保障工作:科学调剂伙食,备足冰镇西瓜、绿豆汤等;储备仁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解暑降温和急救类药品;训练中合理组织补水补盐和休息,并落实训练体温监测、设置安全员等措施,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1.水
水是绝对不能少的,夏天训练出汗多,如果你再不充分补水的话,身体极度缺水,是非常容易中暑的。训练时最好喝天然矿泉水,少喝咖啡、可乐、果汁、纯净水、矿物质水。人体感觉疲劳是因为体内酸性物质的增加所致,而矿物质水和纯净水等人工水是酸性的,疲劳的人喝了这些水会起不到有效解乏的作用。另外,饮食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让人保持精力充沛。
2.防暑药品
①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②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用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③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用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五、注意饮食,有效清热解暑
科学训练是指认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的训练。在训练前,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要组织适当的休息,消防救援人员要时刻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如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后,要立刻向班长报告,不能硬撑着训练,训练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及时补充水分。

1.多喝汤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2.多吃水果水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绝对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训练后大家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
六、科学组训,做好放松活动
据了解,加强热习服训练可有效防范热射病发生,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耐热能力。所谓热习服,是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使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使紧张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分队将训练重点放在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上,及时关注驻地温度、湿度变化,科学训练计划,合理安排长跑等有氧耐力型课目进行热习服训练,增强消防救援人员的训练水平和耐热能力,提升消防救援人员在高温高湿无风情况下的自我适应能力。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极大降低了消防救援人员中暑的机率,全面夯实了队伍安全工作基础,提高了安全发展系数,为队伍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