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翔安:开展防灾减灾周主题宣传活动,夯实应急管理根基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5月13日,翔安区应急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周主题宣传活动,把防灾减灾知识精准送达基层,加强人民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翔安区公共安全办还依托厦门市公共安全平台,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协同处置能力。

翔安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后埔村
翔安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后埔村
阳塘社区组织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阳塘社区组织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民安街道联合区红十字会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民安街道联合区红十字会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本次活动由翔安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翔安沐风社会服务中心联合策划,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活动范围涵盖全区所有镇(街)。

  精准送达防灾减灾知识

  “发生地震时,就近躲进坚实的家具下面,切记不要跳楼,不要躲到阳台,不使用电梯。”

  “发生森林火灾时,撤离时要注意避开危险地形,尽量往着火地的两翼逃跑;被火灾围困时,应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方,远离容易沉淀烟尘的地方。”

  在活动现场,长度仅2分钟的动画视频反复播出,简单明了地告诉人们发生地震火灾时最简单的自救办法,通过组织群众观看学习各类自然灾害防护小视频,深入了解发生台风、暴雨、地震、洪涝、火灾时不同的应对办法,现场还依据视频和技能学习内容进行互动有奖问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翔安区应急管理局根据该区特点制作的这些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动漫短片,以生动、有趣的动漫形式,在厦视6套城市媒体平台滚动播放,并于公共办事窗口、医院和小区电梯口进行高频次宣传,让更多市民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文章原文刊载于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2022年5月19日 第12版
文章原文刊载于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2022年5月19日 第12版

  在大嶝街道,各种类型的宣传和演练密集展开:双沪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宣传讲座和消防安全演练,阳塘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竞答比赛,小嶝社区开展防患于未“燃”讲座和紧急逃生疏散演练,蟳窟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知识培训。

  翔安通过播放防灾减灾宣传视频、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朋友圈推广等多种宣传途径,让社区居民知晓防灾减灾知识,调动起居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

  主题宣传深入各个层面

  记者从区应急管理局获悉,此次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各个社会层面,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覆盖面广,影响人群大,还通过“翔安应急管理”公众号,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答题抽奖活动,吸引了38534人参与,获得广大群众好评。

  在新店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在社区醒目位置悬挂条幅、张贴宣传海报以及小喇叭和“村村响”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有关地震、暴雨、火灾等的防范知识。同时,工作人员在人流密集地向居民发放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及应急手册。

  市民张女士说:“这些宣传单上的内容很实在,如遭遇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懂得一些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应对是可以救命的。听工作人员介绍防灾减灾知识后,也受益匪浅。”

  在新圩镇,干部们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特别提醒居民要时刻注意生活中用火、用电、用气的注意事项,将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此次宣传共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防灾减灾宣传品3000余份,张贴宣传橱窗海报、横幅4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

  开展应急预演练防患未然

  当演练的防震信号声响起时,工作人员迅速组织群众双手护头,弯腰低身,沿着预定逃生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抢险人员迅速入户,帮助居民搬离日用品,撤离人员,锁好门户,转移到汛期安置点。

  这两个镜头分别发生在民安街道和马巷街道的应急演练现场。

  民安街道前庵社区组织部分群众开展的这场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地震减灾意识,以及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帮助群众有效掌握避险、逃生和自救自护的方法。

  马巷街道桐梓社区组织开展的汛期危房群众转移安置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应对汛情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升了应急预案的实操性,为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实战能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防灾意识,提升自救技能,就是夯实应急管理根基,提升民生安全指数。翔安区应急管理局以扎实的举措,贯彻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精神,全力奋战“项目攻坚年、提效奋进年、作风建设年”,以实际行动助力两高两化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