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31日电 乡镇(街道)社工站作为新时期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的载体与平台,是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补齐民政基层服务短板的重要抓手。
据悉,福建德化县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建成1个社工总站,18个乡镇社工站,逐步形成了“134+”模式下的“一站一品”乡镇社工站品牌,成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实践。截至目前,德化县已开展活动45场,完成个案服务15例、直接服务2000人次,走访低保和特困户200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24名,收到爱心帮扶款10900元。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效率
“党组织”领导有力,在德化县委、泉州市民政局的组织领导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列入2021年泉州市“强基促稳”三年行动。
“党员队伍”焕发活力,选拔录用驻站社工36名,其中名党员13名,举办社工业务能力演讲比赛和培训,牢固树立创新争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网报道《德化县民政局打造专业化社工队伍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工作”发挥效力,党员社工敢担当、快作为,在富东社区打造“党建+”邻里中心“厝边学堂”,缓解家长“管理真空”困扰,赢得邻里赞誉。
构建“三位一体”,优化服务效能
“总站”全面统筹,全县一盘棋,一体推进社工站建设、规范、提升工作,先后出台了驻站社工绩效考核办法、县级社工站星级评定等举措,聘请5名省内社工行业人才为督导,线上线下开展督导20余次,推动形成“一线社工-督导助理-本土督导”的人才梯队。

“示范站”全力引领,选定龙浔、浔中、三班、盖德、南埕、上涌为示范站,形成“片区式管理”模式,打造精品、以点带面引领各站,在工作上找差距、在制度上抓落实,均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促进全县社工站的巩固提高、创新发展。
“普通站”全域辐射,在示范引领、区域辐射目标的带动下,实现资源最大化整合,发挥出社工站“1+1>2”的作用,社工服务实现全覆盖,民政服务效能有力提升。
围绕“四大领域”,提增服务效益
在社会救助领域,紧紧围绕开展“微光救助”社工服务项目,针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对象等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今年来,入户走访了低保、特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0余人,实施精准关爱。
在为老服务领域,开展“乐龄陪伴”社工服务项目,以“社工+志愿者+N”联动形式,开展文化、政策、服务进村入户,目前受益的老人有近500余人。

在关爱儿童领域,开展“童乐计划”社工服务项目,对留守、流动、困境儿童进行摸底排查、进行爱心帮扶,开展监护法制宣传、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盖德社工站开展“向日葵”社工+志愿者课堂,已服务100多名乡村学生。
在社会治理领域,开展“五社联动·幸福家园”社工服务项目,如浔中社工站与富东社区党支部共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邻里服务中心,打造“党员+社工+网格员”牵手服务项目。在服务基层中发挥社工专业服务能力,促进社区“家门口”服务效能最大化。

打造“一站一品”,提振服务效应
根据乡镇人口分布、年龄结构、地域差别等特点,龙浔、三班、南埕、葛坑镇逐步从养老服务领域形成“乐龄陪伴”快乐同行服务;浔中、雷峰、龙门滩镇从促进邻里和谐,“五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方面做出服务特色;上涌、盖德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服务,在服务乡村留守儿童方面形成“社工+志愿者+爱心团体”的特色;赤水镇、大铭乡、春美乡围绕乡村小学开展教育振兴暑假公益营,立足乡村开展生态直播人才培育项目,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社工模式”,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