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公安蓝”

  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21日电(张宁 林永波)2022年3月17日上午,福州市仓山区在对外地来(返)榕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动筛查中,发现1人初筛阳性。福州市公安局盖山派出所接到上级指令,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赶赴盖山镇红农社区,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三天仅休息不到8小时

  34岁的方长用是盖山派出所社区基础二中队的三级警长,也是红农社区的责任段民警。“接到所长的电话通知,我就马上赶往社区,协助镇村干部实施人员管控。” 方长用说,根据仓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红农社区潘宅67号周边的33座房屋区域被划为封控区。由于封控区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人员的流动性和复杂程度都很高,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要做到精准防控,就必须准确掌握阳性人员的活动情况,以及密接、次密接对象。同时,在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严格执行各项防疫规定,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封控区。方长用属于最早一批抵达封控区的工作人员,也是盖山派出所唯一驻守在封控区的民警。“真的很忙,每天要汇总上报的情况非常多,但责无旁贷。”从17日到20日,方长用的工作簿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走访排查的人员、地址、联系方式等各种信息,为上级防疫指挥部的正确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方长用每天接打电话近300通,步数超过20000步,有时甚至连一顿完整的饭都顾不上。此外,他还要配合防疫部门安抚被隔离群众的不安情绪,并维护封控区和管控区内核酸检测点的良好秩序。连续3天超负荷工作,让他的双眼布满血丝,脸上的黑眼圈又浓又深。实在撑不住了就在警务室的椅子上打个盹,然后起来接着工作,三天里他的休息时间加起来还不到8个小时。

  党总支发挥“桥头堡”作用

  长时间、高强度的透支工作,加上身处疫情封控区的巨大风险压力,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方长用告诉我们,坚守岗位期间能让他紧绷的神经稍适放松的时候,莫过于与刚上小学的女儿视频连线。“爸爸,你去哪了?我想你!”见到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的父亲,年幼的女儿一脸懵懂。“在家里要乖乖听话,好好上学。”还没等方长用多说两句,却又被工作电话打断了连线。

  “我们能调动的力量全部都上了,连即将退休的老民警都主动申请加班加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盖山派出所所长李俊介绍,面对疫情大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被充分激发。“关键时候,拼的就是速度,拼的就是效率。”在盖山派出所党总支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民警、辅警斗志昂扬奔赴抗疫第一线,不折不扣执行各项社会面防控任务。

  盖山派出所教导员王真主动打电话给方长用的妻子,询问其家中是否有需要党组织帮忙解决的困难。方长用的妻子在基层法院工作,目前也被抽调参加志愿服务队,希望派出所党总支能帮忙给方长用转交一些换洗衣物等日用品。“民警在一线抗击疫情,决不能有后顾之忧,保障工作我们必须落实到位。”教导员王真的话语掷地有声。

  坚守核酸检测点的“老黄牛”

  自3月19日,根据《福州市进一步加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要求,盖山派出所辖区内的39个核酸检测点全部启动。为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要完成辖区近30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每个点位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社区民警曾能强今年59周岁,虽然5月份就即将退休,但他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他坚持与年轻民警一样轮值,配合防疫部门维护核酸检测点秩序,给待检人员细心讲解防疫须知。曾能强说:“当了半辈子警察,绝对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保证站好最后一班岗。”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党员是冲锋陷阵的先行者。有着35年党龄的社区民警林明汉,辖区有居民2000余户、18000余人,网吧、旅馆、公园等场所20余家。盖山派出所党总支吹响战疫号角后,他立即放弃休假,主动请缨赶赴社区开展防疫工作。在核酸检测点上,林明汉连续奋战10个小时不停歇,用一心为民的情怀赢得百姓们的交口称赞。

  据统计,截止3月21日,盖山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100余人次。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用坚毅的“公安蓝”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安全屏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