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17日电 (詹玉娟)翻犁、开沟、点种、施肥……沐浴着和煦的春光,福建宁德市周宁县委组织部的党员干部们挥洒汗水、接力耕种,在荒野间开出了垄垄田畦。像他们这样的党员干部,全县还有千余名。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连日来,周宁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千名党员干部助春耕”活动号召,抢抓时令节气,推进抛荒撂荒耕地整治。
据介绍,周宁县成立耕地抛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各级单位认领培育一个耕地抛荒整治党员示范片,千名党员干部“自愿认领、尽力而为”,在新整治的田地间种下应时的周宁高山马铃薯种苗。
宁德市市级科技特派员、周宁县农技站站长兰毓芳表示,活动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愿意种、种好地,让他们看到种地带来的红利。
周宁县积极探索驻村一书、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五支队伍力量“一对多”辐射带动模式,发挥人才集聚效应,联合开展送科技服务下乡活动,针对抛荒撂荒耕地的流转复垦、高山马铃薯的耕种培育等多个环节进行指导帮扶。
同时,发挥农业农村、财政、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作用,完善并落实好扶农惠粮政策,持续推动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向农村聚集。
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周宁高山马铃薯,近年来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该县多地探索出耕地轮作、边坡扩种、间作套种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仅有效预防了病虫害,也让“马铃薯+猕猴桃”“马铃薯+葡萄”“马铃薯+茶园幼苗”等套种技术成为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的助力。
“我们农民哪有不爱种地的,但现在地种得再好,卖不出去烂在地里也是白搭呀!”看着自家杂草丛生的十几亩地,周宁县泗桥乡赤岩村农民周敦锦感慨道。
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周宁县积极统筹涉农项目资金,致力盘活市场营销、电商等多方面人才资源,在鼓励高山马铃薯规模种植、优质高产示范片建设、品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品牌宣传、产品代储存、引进加工业、线上销售等七个方面发力,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截至目前,该县已动员县乡两级100多个单位近1500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累计复垦抛荒土地近2100亩,其中984亩复垦土地已种植高山马铃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