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18日电(陈钦祥 洪华菁)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备受各方关注,政府对此也是“零容忍”。
春节前夕,在福州市长乐区,因一房地产项目停工,导致380名农民工被拖欠621万余元“血汗钱”。如何让380名农民工安“薪”返乡过好年,长乐区打出的一系列机制“组合拳”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在近70天的时间里,长乐区从区委、区政府到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落实“护薪”行动,上下通力协作,与时间“赛跑”,充分运用访调对接、诉非联动等多元化解机制,依法高效破解了症结、难题,诸多类似事件也得以一一迎刃而解,也打造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新样板”。

对众多农民工来说,这是他们最温暖的春节“礼物”。
症结:建设公司公章被“共管”,账户无法拨付
位于长乐区鹤上镇的一房地产项目由福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因母公司经营资金出现问题,导致其全国范围内所属项目均出现问题。
去年国庆起,位于长乐的房地产项目也受到波及开始停工。为此,去年11月18日以来,不少农民工就陆续向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反映此事。经长乐区人社部门核查,该项目累计拖欠380名农民工621万余元工资。
因临近年关,且涉及农民工人数多金额大,如何迅速妥善化解成了当务之急。
长乐区委政法委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会商解决路径,拟通过核实项目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总额后,从预售监管账户拨付至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但很快,相关部门发现,这与以往的类似事件要复杂的多。
复杂在哪?据长乐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郑辉介绍,由于上述母公司曾在2020年6月通过信托融资的方式向某信托公司融资4.965亿元,上述房地产开发公司公章被共管,在办理过程中,信托公司不同意用章,账户无法进行拨付。另外,该信托公司已向北京金融法院起诉房地产开发公司,账户上资金一旦被冻结,则农民工工资将无法兑现。
“预售监管账户余额4600多万元,资金监管银行方面也坚持没有建设单位的公章及支票无法从监管账户向农民工专户上转账。”郑辉说。
长乐区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如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需要全部380名农民工逐一申诉,法定程序办理时间较长,无法在春节前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就是说,公章问题,也成了事件最大的症结所在。
去年11月底开始,长乐区委区政府牵头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努力寻求破解办法。
破局:寻求法治轨道解决成关键“密码”
如何破局?在事件陷入僵局时刻,长乐区“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行政部门全力协调公章问题,另一方面提请法院等司法部门介入,从法律层面寻求破解途径。
其间,在长乐区委政法委的主持下,长乐法院、住建局、人社局等多家诉非联动单位介入,并召集开发商、承包商、农民工代表进行多次协商,理清法律关系、耐心释法说理。
“从法治轨道寻求破解‘密码’,也是这起事件的关键之处。”长乐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长乐法院立案庭庭长陈艳芳说,今年1月13日,长乐法院第一时间启动司法程序,积极引导施工总承包公司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先行冻结了开发商预售监管账户中的620多万元,为后期事情的圆满解决争取了主动权。
其间,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信托公司最终同意使用公章办理转账手续。公章问题好不容易得以解决,但此时资金监管银行却表示目前账户已被北京金融法院冻结,无法进行转账。而如果公章可以用,就不需要走诉讼程序,诉前即可化解,但最后发现诉前解决这条路又行不通,只能起诉。
陈艳芳说,在此情况下,法院指派专人指导两家施工总承包公司准备起诉材料,诉请建设单位先行支付部分工程款用于支付工人工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诉讼案件由长乐法院院长林岩亲自主审,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当天送达调解书。
随后,在原告申请执行后,法院执行部门快速反应,用最快的速度将620多万元的执行款全部执结到位,转入农民工工资账户。“从立案到执行款划拨到位,前后仅用了5个工作日,做到了快立快审快执,让农民工感受到司法温度。”陈艳芳说。
1月28日,在除夕前三天,380名农民工悉数收到了工资款,安心踏上返乡路。

样板:机制“组合拳”给出精彩“答案”
本案的顺利调结,不仅及时维护380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是长乐推行访调对接、诉非联动机制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
“可以说,机制的‘组合拳’给出了精彩的答案。”长乐区委政法委一级主任科员、区直政法系统党委书记卓光榕说。
据了解,春节期间,为切实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长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专门成立欠薪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两位区委常委及一名副区长分别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并亲自参与研究、部署、协调。
同时,每天安排政法委、信访局、住建局、人社局、公安局等成员单位的一名领导干部及各镇(街)一名主要领导在信访局接待中心开展集中接访。“成员单位间根据自身职能,分工明确,通力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处置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卓光榕说,同时还引入专业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为依法高效化解纠纷注入法治力量。
从顶层设计,到机制运行保障……长乐区努力创新探索,打造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新样板”。
近年来,长乐区扎实开展“访调对接”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工作平台联建、矛盾纠纷联排、宣传教育联动、信访纠纷联调“四联”工作机制,推动信访与调解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取得良好成效。
而诉非联动机制是指“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解纷工作格局下的法院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联动预防、化解纠纷机制。
2020年来,长乐法院先后与区人社局、住建局等27个部门行业签约共建诉非联动机制,与18个乡镇(街道)、235个村(社区)建立对接关系,持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强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联治力度,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低成本解纷渠道和服务。
“通过诉非联动机制,我们对涉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确保农民工工资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兑现。”长乐法院相关负责人说,该院还积极落实“护薪行动”,2020年8月,在区人社局成立“根治欠薪联动执行工作室”,该工作室通过提供法律指导、劳动关系预警等方式,强化执行力度,助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顽疾。
春节期间,长乐区共妥善化解拖欠工资纠纷68起,追讨拖欠工资2000余万元,下一步,长乐区还将继续协调解决房地产等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问题,健全完善协作机制,努力践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