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15日电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儒学经典,13日,一群榕城学子身着汉服在福州文庙举办“汉服六艺小传人——礼乐文化”的公益研学活动。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始于唐代大历八年(773年);1961年9月被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福州文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如同求学之路布满荆棘阻碍一般,当天下午,美丽榕城雨滴挥洒;虽是天公不作美,但这丝毫浇灭不了榕城学子探寻先贤文化的热情。活动伊始,数十名榕城学子身着汉服佩戴口罩于“棂星门”整队,测量体温有序入场。
入场后,在一声“正衣冠”的口令下,学子们整顿衣冠由研学带队老师为学子们在额前点上一颗“朱砂痣”,进行了简易的“入泮礼”。痣又通智慧的智,意为开启智慧,额前点上一颗颗红痣,饱含着老师和家长们希望学子能够在本次的研学中与先贤“对话”,收获更多的知识。

跟随着带队老师,学子们走过“泮池”跨过“大成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成门东面“福州历代进士名录”碑,碑上刻有各个朝代福州籍的进士名录,在带队老师的解说下,学子们重新认识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于古代教育成果上的底蕴。
在“福州古代教育史展厅”中,通过历史文物、蜡像、牌匾等具象化的形式,学子们对于古时科举制度以及古时状元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领略了治学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福州,是科学家的“摇篮”,素有“院士城”之美誉,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子们又领略了“福州院士宣传栏”,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美丽榕城现、当代教育的丰硕果实。在一位位伟人的榜样作用下,明晰治学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礼乐文化展”展厅的文化氤氲中,学子们则是更为深入地了解了这位被称为“生民未有”、“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孔子的部分生平故事与文化内涵,以及“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所蕴含的道理。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大成殿中,青石群雕造像儒雅优美的展示着孔子弟子中出类拔萃的72贤人,殿中两旁分别坐落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子,居中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至圣孔子。在庄严的殿堂里,学子们通过老师的解说,更为感同身受的了解了孔子的伟大思想,以及千百年来不绝如缕的儒家信念与理想。在老师的带领下,身着汉服的学子们纷纷向大成至圣先师行礼致敬,希望能够携先烈之浩气、承先贤之遗风;修身以亲民,齐家而兴盛,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千载的儒家文化更是其中翘楚,作为儒家文化的具象承载,福州文庙无疑是弘扬儒学文化、传承闽都文脉的优秀载体,在进入全面小康,群众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旺盛的当下,福州文庙定能引领儒学文化,为“海滨邹鲁”、美丽榕城的文化自信做出巨大贡献。
本次由福州鼓楼区杰菲特培训中心(荷风书院)与流砂糖名师工作室共同组织的“汉服六艺小传人”礼乐文化主题公益研学活动圆满结束,伴随着孩子们的笑脸,新的主题研学活动也将如火如荼的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