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4日电 (叶秋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日,在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上,福建省政协委员李妍菲提出的“关于推动福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当前,福建省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41540086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3.79万人,占15.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1.00万人,占11.10%)。

李妍菲认为,人口老龄化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大格局下,居家养老服务是加快福建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福建各地主管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措施,为福建省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李妍菲表示,我省居家养老服务仍面临着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持证上岗人数少、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及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及创业、就业缺乏政策性专项金融政策扶持等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福建省居家养老服务,李妍菲建议,厚植居家养老服务法律土壤,可参照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化管理,明确从业人员的身份,确立劳动关系,逐步实行员工制管理模式、将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纳入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让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无后顾之忧,让从业人者有身份感、责任感、使命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更为精细,除了传统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之外,还需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服务。
在李妍菲看来,可鼓励退休干部和大学生从事养老服务。老年人需求的服务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来开展,传统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无法很好胜任,退休干部和大学生则是比较合适的群体。
参照抗疫融资工具建立多元养老融资渠道,李妍菲建议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及人才培养发展的金融支持实施意见,统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支持力度。
她表示,加大对金融支持居养老服务产业及人才培养支持的考核激励措施,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居养老服产业金融支持的积极性,可参照抗疫融资工具建立多元养老融资渠道,引导银行设立养老服务债专项投资额度,引导基金公司成立“养老基金”。
为了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李妍菲建议出台专项财政补贴及专项基金,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创业、就业、培训给予相应补贴及奖励,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岗位培训的力度,对人员定期轮训,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及实训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推动鉴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