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2日电 22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福州开幕。福建省人大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行政主任刘健提交了相关议案,建议完善福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与救治机制。
议案介绍,我国约有16.57%的人群受到各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的困扰,精神疾病负担约占全部疾病负担的四分之一。公众对精神障碍的知晓率偏低,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长期被忽视、被误解,更难得到有效的救治和管理。病患家庭返贫率较高,影响了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
议案指出,近年来,福建出台《福建省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综治问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显著减少,但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相关部门和监护人履责不到位等方面。
为此,刘健建议一要完善精神病患管理救助体系。完善救助制度,提高帮扶专项保障资金。放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补贴政策适用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省内常住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避免因缺乏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危害公共安全。二是协调建立卫健、公安、民政、残联、司法、乡镇(街道)的信息定期通报机制。完善高风险患者防控机制,逐人成立由监护人、村(居)委会干部、社区医生、民警、综治(民政)协管员、残疾人联络员组成的管控专班,开展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随访。
二要夯实基层精神卫生救治基础。将“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精神卫生防治人员”纳入公共卫生考核指标体系。委托医学院校培养定向人才,允许自愿从事精神卫生专科岗位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直接入编,鼓励住院医师参加转岗培训。对精神专科医护人员实行特岗津贴,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定期组织民政、村治保员、签约医生等相关人员的进行政策法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和必要基本技能培训。还有,通过进村镇、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方式,广泛宣传精神卫生核心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由各级政府牵头有关部门整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项目补助等材料印制成政策汇编,发放给基层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及患者监护人。
三要建立肇事侵权先行理赔制度。继续推进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购买相关侵权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工作。投保经费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统筹综治平安相关工作经费,按比例进行补贴。对日常监护到位的患者家庭降低保险费率、提高补贴额度,倒逼家庭落实监护责任。参照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模式,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对于存在实际经济困难、且已穷尽赔偿给付手段的患者家庭,可由法院执行机构协调社会救助基金对被害人损失先行赔偿,并就病患家庭的后续分期偿付义务在相关司法文书中予以体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