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小镇没有陌生人”“微笑服务,永不落幕”“尊重劳动,人过地净”13日下午,“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蹲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泉州惠安黄塘聚龙小镇,小镇内的一则则标语相当醒目。聚龙小镇经过10多年时间的建设发展,从荒山野岭成为如今的大型国际社区,吸引来自8个国家、34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地区约10000户业主安家,先后获得 “中国森林文化小镇”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全国文明社区” 等家级荣誉,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向着共同富裕迈进。
聚龙小镇地处的黄塘镇并不靠海,过去比较贫困,土地荒芜,本地生长树木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而小镇这块地更是山路崎岖,杂草蔓生,荒无人烟。2007年3月,福建省聚龙养生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黄塘镇乡贤郭添法带领着创始团队开始了变荒地为宝地的拓荒建设历程。和常规的地产楼盘不同,聚龙公司并未从建房开始,而是提出了“先建公园再建房”的理念,建造了聚龙大道、登山步道、环湖步道等交通主干道和民生工程。




聚龙小镇党委副书记卢贤彪介绍道,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总规划面积约12000亩,其中聚龙湖等水系约600亩,绿化面积3000余亩。配套年年升级,园区内生活、教育、医疗、运动、艺术、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聚龙湖、聚龙山森林公园、聚龙温泉公园、松果部落、3家度假酒店、医疗、学校、商超等相继落地。
聚龙小镇推行邻里共治、邻事共议、邻约共立、邻困共帮。聚龙小镇居民柯俊宏告诉记者,小区邻里关系和谐,和业主的“高素质”和同理心是分不开。有一次,柯俊宏在倒车时不小心将邻居的车剐蹭了,虽然只是轻微掉漆,车主也未在车上留下联系方式,柯俊宏还是将自己电话号写在小纸条放在车上,积极承担责任。“这样邻里关系才会越来越好!”柯俊宏说道。
在聚龙小镇,小纸条的故事并不少。居民秦黎歌是河南郑州人,她2015年第一次到泉州,就选中了聚龙小镇,并举家搬到了这里生活,现在是聚龙外国语学校的教职工。秦黎歌曾经在小区养过猫,由于猫的叫声影响了楼上邻居的生活,邻居就投诉到了物业,于是她准备了一些家乡特产,将形成噪音的原因和对此的歉意写在小纸条上一并送给了邻居,并且主动将猫安置好,这样暖心的行为巧妙地避免了邻里关系的尴尬。
小纸条的温暖并不只是在小区内。秦黎歌分享到,有一次,一位来外国语学校参加活动的山东女大学生因为不熟悉惠安,找不到活动的地址。秦女士不仅热心地接送她,还邀请她来家里住,第二天亲手做早餐。在要分别的时候,那位女大学生递了一张小纸条给秦女士,纸条上留下了她山东的家庭地址,对秦女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且邀请她去山东玩。“刚开始女生有些警惕,我们就要让每个来小镇的人感受到温暖和爱,然后跟火种一样,把爱传递出来,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秦黎歌说。
在聚龙小镇,有一家特殊的商店引起了采访团的注意,商店内没有店员,没有监控设备,居民可以自由挑选商品,自助扫码付款。“拿货、称重、付钱、找零全凭顾客的自觉诚信。信用店的出入口放一个计算器、两个开放的玻璃钱柜以方便顾客。平日里钱柜完全开放、无人监管,里面经常叠放着百元钞票。”聚龙小镇工作人员吿诉记者,2013年,小镇就在筹备信用良品店,2013年底,第一家聚龙信用良品店开业。至今,小镇内已有8家这类无人值守、自助购物的商店,可贵的是,信用良品店自开业以来,从未丢过一件财物。
记者看到,聚龙信用良品店内日用商品齐全,分设水产禽肉区、蔬菜水果区、五谷粮油区、日用百货区、休闲食品区、文具用品区等等,分区明确,各项商品都明码标价,方便顾客挑选。 “就算忘记带钱也没关系,可以在里面的小黑板上记下购买的商品和所欠的金额,有空再还回去,也没有人会跟你催钱。”居民周于澜已经在聚龙小镇居住了10多年,她说道,信用良品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从小诚信的重要性。
聚龙小镇还成立了不少的志愿服务大队,包括爱心义工中队、文明督导中队、爱心顺风车中队、老兵服务中队、环保宣导中队、健康服务中队、红领巾中队、聚龙小镇艺术团等,还有20多个社团,为业主营造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小镇,最美的风景是文明。”居民叶祥霖来自福州,在小镇生活了6年,他参与组建了小镇“老兵服务队”。该服务队的人数从最开始的不足10人壮大到如今的近200人。他说道,自2018年以来,服务大队以“公益为中心,团结为力量,爱心为纽带”,已形成逾300人的爱心义工、文明督导、老兵服务等7个中队和聚龙志愿者艺术团,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采访手记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采访团在小镇里看到,整个小镇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因地制宜,为居民打造了一座自然环境优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理想家园。工作人员吿诉记者,自创建起,聚龙小镇就以“环境是小镇第一生命力”为理念。2007年,福建省聚龙养生发展有限公司设立5000万元的“聚龙小镇环保基金”,用于整治格口水库(聚龙湖)和惠安母亲河黄塘溪支流等水利及荒山林分改造。同时,积极倡导“人过地净”、“尊重劳动”等环保理念,从捡一个烟头、拾一片落叶、 清理不起眼的小垃圾做起;从清理杂草、维护花木、爱惜水源、保护小动物做起。
省党代会报告还提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记者在聚龙小镇参观了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还走进居民家中和他们进行交流,感受到了小镇居民的开心快乐。
在小镇的文化广场上,有一个聚龙会客厅,这是一个供业主邻里之间交流及会客的场所,主要提供茶水及休闲食品的信用店,同样采用自助式的经营方式。可以说,会客厅就是聚龙家人的会客厅,不论白天或夜晚,家人们时常聚集一堂包饺子,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生动的邻里宴,又或是在此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记者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