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17日电(何清 王光忠)福建省永泰县河道众多、溪流纵横,县域内河流全长达594.4公里,面对巡河管河效率低、河湖问题收集工作量大等治水难题,2019年,该县在福建省首创“数字化+物业化”结合的河湖管理新模式,以“数字赋能”打造美丽河湖。
经过两年的实践,该县越来越多的河流水质得到改善,根据近期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全县17条小流域水质达Ⅰ-Ⅲ类比例为100%,Ⅰ-Ⅱ类比例为5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
物业化——
打造一支专业“河湖护卫队”
11月24日,在永泰县七漈村,河道专管员蔡家号像往常一样沿着河道巡查,发现原先清澈的河水竟变得浑浊不堪,他立即通过手机巡河app上报给永泰县河湖物业化管理平台。
但因该河道处于山涧,人员无法进行溯源,当天在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指派下,巡河队长严生志利用“高空侦察员”无人机,迅速排查出了溯源排放口,锁定了污水具体出处。
处理简单垃圾类问题、运用“高大上”无人机溯源……像蔡家号、严生志这样具有“十八般武艺”的河道专管员都来自永泰县的“河湖护卫队”。
这支专业的巡河管护队伍,是永泰县引进社会力量探索“物业化”治理河湖的重要力量。
据悉,随着福建省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永泰县在日常河湖管理保护中发现,原先建立的一村一人巡河模式,河道专管员不仅专业性不强,而且巡河管河效率低。
为整合资源,2019年,永泰县创新推出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建立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并将原先267名河道专管员精简优化至90人,成立了该“河湖护卫队”。
该护卫队的成员都经过专业化培训,掌握巡河要点,并能利用巡河app、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及时、准确、全面发现河岸、河面、河底存在的影响环境、生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巡河管河工作效率。
两年来,该护卫队每天巡查河道6小时,通过巡河发现并自行处理问题30多万件,并实现简单垃圾问题收集“零积压”、处理“零等待”,成为永泰县河长办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重要助力。
数字化——
构建把控河湖命脉的“数据大脑”
如果说“河湖护卫队”是河湖治理信息收集的前端,那永泰县打造的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就是全方位把控河湖命脉的“数据大脑”。
该中心的“河湖管理平台”,不仅接入“河湖护卫队”巡河APP端口,还将19个河道沿岸监控接入该平台“数字方舱”内,真正实现全天候对涉河事件的全过程、统一化监督管理,包括问题上报、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评价等。
“在这一平台上,我们实现涉河事件处理统一调度,巡河全程实现可视化,巡河技能标准化,人员管理集约化、过程资料台账化。”永泰县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金光介绍说。
据悉,依托该平台,永泰县可在线分析“海量”巡河数据趋势,并实现河湖事件处理、问题处理过程的“可视化”。同时,结合案件流转情况,加强了对相关执行部门监督和考评,形成工作闭环,并对巡河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和跟踪管理,发挥巡河人员的积极性。
两年来,该县打造出“数字化”河湖“智”理链,在平台上累计完成线上巡河13万余次,办结较大问题1256件,已办结1184件,办结率94%。
目前,永泰县“数字化+物业化”河湖管理新模式,已成为福州市以“数字化”治理河湖的样板工程。
据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陈异介绍,下一步,福州市水利局将总结永泰县河湖“数字化+物业化”河湖治理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同时,也将加快构建河湖智慧化管理新模式,计划在2022年建设智慧水利,也就是河湖治理综合调度中心,为全市各个县区的河湖治理“数字化”以及专业化提供高科技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