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小小枇杷引乡村巨变,妙笔丹青惊艳世界......

  11月18日,2021第四届“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先后走进云霄县与诏安县。短短一天内,感受小小的枇杷带来的乡村嬗变,了解开漳圣王在漳州开疆辟土的光辉历程,体会“中国书画之乡”“翰墨书香,妙笔丹青”的独特魅力。

  福建这个革命老区村用枇杷走出致富路

  11月18日上午,2021第四届“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在和平乡棪树村的千亩枇杷林海中感受乡村嬗变。

  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表示“第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的枇杷林”,并点赞当地“用一颗小小的枇杷带动整个村致富”。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彭莉芳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彭莉芳 摄

  棪树村属革命老区村,土壤富硒,生态环境优越,是优质的枇杷生产基地。近年来,该村坚持产业带动,因地制宜,立足枇杷产业的发展优势和碧水青山的天然景观资源,做大做强枇杷观光旅游产业。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蒙令华为棪树村的发展点赞,“枇杷经济价值高,让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乡解决工作,兼顾照顾家里,同时发展民宿、电商等多元化事业。”

  “国内好的一点是,无论种植什么都形成产业化。”蒙令华说,“从贫困乡村到靠枇杷致富,小小的棪树村可堪国内脱贫攻坚的典型。”

  开漳历史纪念馆:再现先贤开发闽南的历程

  随后,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体验开漳圣王文化。

  开漳历史纪念馆展区利用现代化声光效果,配以文物实物和图片资料的形象化场景展陈,再现先贤开发闽南的光辉历程,以及开漳将士后裔移垦海外、两岸民众根系相连的史实,是如今研究开漳圣王文化、闽南军事文化和祭祀开漳先贤的文化展场。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张金川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张金川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张金川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开漳历史纪念馆。张金川 摄

  大唐儒将陈元光及其家族、将士从中原南来,奠定漳州文明之基,他捐躯后,被追封为“开漳圣王”。唐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等地区迁徙,也带去了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从此,开漳圣王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

  “孤云悦我心,一点通神意。流泉濯巨灵,深谷豁神智。”首次来到纪念馆的美国纽约商务新闻社社长方鸣引用陈元光的一首诗心绪传达心绪。

  方鸣注意到,博物馆内的父子俩雕像朝着台湾海峡的方向。“这有着更深的含义。”方鸣说,开漳圣王文化与关帝文化、保生文化等两地相同的文化和信仰,牵系着漳台的家族血脉和宗族亲情。

  据统计,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在漳州的约占40%。方鸣表示,展馆应加强对台胞讲述开漳圣王的故事,构筑并强化故土情节。

  来诏安感受“中国书画之乡”的魅力

  18日,2021第四届“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云霄县和诏安县,在沈耀初美术馆感受诏安“中国书画之乡”的“翰墨书香,妙笔丹青”的独特魅力,在诏安牌坊一条街欣赏拥有全国罕见明代牌坊的历史文化遗产。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牌坊一条街。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牌坊一条街。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牌坊一条街。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牌坊一条街。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沈耀初美术馆。王东明 摄
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沈耀初美术馆。王东明 摄

  诏安是“书画艺术之乡”,也是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与台湾的书画交流源远流长。清代形成的“诏安画派”,其画风影响遍及闽、浙、台、粤及东南亚。1991年正式开馆的沈耀初美术馆由台湾十大画家之一的沈耀初先生创办,是中国22家书画名家馆之一,目前已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平台。

  牌坊一条街位于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到东门中街一带,有8座明清时代的石牌坊,把雕刻、书法等综合艺术融为一体,堪称历史的活化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