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聚天下英才 建有福之州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6日电(记者 林玲)福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长期以来,全市人才工作者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发展方向奋力前行,念好总书记在榕工作时倡导的“知举用待育”人才经,传承和发展总书记提出的福州“四个一千”人才计划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五个一千”人才行动计划,努力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闽都人才聚集区,聚天下英才,建有福之州。

  聚焦“机制活”,引进培养千名博士

  随着发展步伐加快,福州市对各类人才需求日趋旺盛,经济金融、规划建筑等领域高学历人才出现缺口。着眼补齐急需紧缺人才短板,福州市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实施引进培养千名博士计划。

  一是“走出去”扩大知名度。举办“向幸福之城出发”系列校园引才活动,每年定期赴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近25所高校组织宣讲、招聘活动;持续推进海外引才工作站建设、在京设立福州引才工作站,联合当地商会等资源,建立常态化人才推介引进渠道。

  二是“请进来”融入福州发展。定期“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博士对接洽谈会”,年均参会人数约8000人,其中境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近千人;连续三年举办“榕博汇”——人才对接活动,累计邀请近1200名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来榕考察,开辟专场洽谈招聘平台,特别是2019年活动创下历史新高,参会企业现场共与183名博士达成就业意向,直接签约102名。

  三是分类施策精准补助。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引进博士实施专门政策。对行政类博士,以市属国有企业副总待遇,从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选聘博士毕业生,以挂职形式选派到专业性较强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服务;对市属医院、中小学校等事业单位招聘的博士,给予30万元安家补助;对企业招聘的工科类博士,给予企业该人才税前薪酬60%补贴。

  聚焦“产业优”,遴选千名“闽都英才”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统筹开发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两种资源,启动“闽都英才”培育工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科学选才。为用好人才政策指挥棒作用,充分放大本土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市树立“奉献度、贡献度、知名度、匹配度”的“四度”选才导向,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定势,探索“五荐一推”遴选方式,通过名人专家举荐、领导实名举荐、竞赛选拔举荐、企业配额举荐、人才个人自荐和组织团体推选,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促进全市各领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至名归”。现已遴选709名“闽都英才”(其中第一批市“闽都英才”95名,各县区优秀本土人才612名,预计于近期产生第二批市“闽都英才”300名)。有效盘活人才存量,激发本土人才活力。

  二是发挥头雁效应。首批“闽都英才”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是一支“领域多元、类型多层、荣誉多样、成就多彩”的战斗力量,在引领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为福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突出贡献。为切实发挥这些“领头雁”的作用,我市积极释放“闽都英才”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大培育、使用、管理、服务力度,以“闽都英才卡”服务体系为本土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各类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三是增强产业动能。坚持顺应人才的发展需求,以“闽都英才”的发展壮大激活产业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六区叠加”政策机遇,围绕“三个福州”“三个年”和全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不断培养本土人才,加快在外优秀榕籍人才回归工程,引导人才到滨海新城、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干事创业。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举办“旗山论谈”——人才·项目·资本·服务暨闽东北人才协同发展对接活动,打造能充分释放人才价值的产业载体,目前全市已建成4家省级产业人才聚集基地。

  聚焦“一线强”,聘任两千名基层工作者

  福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基层一线导向,夯实基层工作队伍,实施招聘千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村务工作者、千名“懂党建、会服务、会创新”的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计划,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大力实施招聘千名“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计划。推广永泰县成功试点经验,以建制村存在问题为导向,坚持“因村设岗、公开招聘、强化保障、分类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分梯度给予最高6000元月工资,招聘大学生、退伍军人、愿意回乡服务的乡贤能人、农业技能人才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务工作者队伍。通过人才振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两批共到岗落地1225名村务工作者,进一步优化基层工作队伍结构,有效支持全市各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招聘千名“一懂两会”的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计划。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队伍管理的意见》,推动专职人员在城市各领域党组织中统筹调配、灵活使用,形成有序流动、健康成长的职业发展机制。已招聘到岗的792名“一懂两会”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在街道和社区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城市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实践证明,不管“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还是“一懂两会”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无论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还是在疫情防控前沿阵地,这支队伍都能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发挥出基层一线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聚焦“环境好”,建设千套酒店式人才公寓。

  让人才留得住、留得好,归根到底是靠好的环境、好的服务。一方面,福州着力破解高房价影响人才去留的不利因素。福州推出1400余套酒店式人才公寓,三项优惠保障人才公寓“物美价廉”。一是运营高规格。采取三星标准装修、酒店式运营,人才拎包入住。二是人才受众广。引进博士、硕士以及经市级认定的特殊优秀人才都可以申请。三是租房享补贴。公寓租赁费用费用由政府、用人单位、人才各承担三分之一。此外,配套完善“售”和“补”住房保障体系,部分商品房给予人才购房享8.8折加45-80万元补贴“双优惠”,另有89名高层次人才享受100万—180万不等人才共有产权房购房补贴。

  另一方面,福州聚焦人才生活的“关键小事”,全方位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圈。以市东二环人才公寓为例,选址在交通枢纽地区,配套建设了晋安区直机关幼儿园、福州三中晋安校区等优质公立学校,周边设立闽都人才林。同时,致力当好人才服务“暖男”,创新推出福州人才“一趟不用跑”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发展中心、人才发展促进会、人才发展集团的“1+3”格局优势,线上信息跑、线下专员跑,人才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业务,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创造的事业中去。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新时代有福之州,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下一阶段,福州市人才工作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着力“三个突破”,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为建设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