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母亲节宫颈癌防治话题媒体采访会在福州市召开

  近日,母亲节宫颈癌防治话题媒体采访会在福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会议特邀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蓬明教授,详解了宫颈癌及预防手段,呼吁大众提高对宫颈癌的重视,及时接种疫苗、定期筛查、积极治疗。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朋友们的身体健康。2019年WHO关于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在我国15至44岁女性中,宫颈癌是排名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有关数据也表明,福建省的宫颈癌发病率在福建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当中排在第六位到第七位之间。

  孙蓬明介绍,目前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HPV感染导致。常见的感染方式有性行为引起的传播、垂直传播和间接传播这三种。一般来说,某些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以造成宫颈的癌前病变,一部分人最终会发展成为宫颈癌。

  在导致宫颈癌的高危HPV型别中,除了宫颈癌患者中最广泛流行的16型和18型,中国女性还应重视52型和58型,因为HPV52和58型别在中国宫颈癌中的占比达14.7%,远远高于全球宫颈癌占比(7.4%)。此外,“17至24岁”和“40至44岁” 是我国女性HPV感染的两个高峰年龄,应高度注意。

  孙蓬明表示,宫颈癌早期常无症状,偶尔会有阴道出血,特别是有同房出血等症状,但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她强调,早期宫颈癌甚至癌前病变需要通过筛查才能发现,因此,有筛查绝对比没有筛查好。“我们先推荐的是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检测,也就是经常讲的TCT+HPV的检测,这是最好的筛查方式。”

  “子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感染原因的恶性肿瘤,因此我们说子宫颈癌是可防可控。”孙蓬明介绍,在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体系中,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包括了接种HPV疫苗和健康宣教,并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二级预防是筛查,这是宫颈癌防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议HPV阴性的女性每3—5年筛查一次,如果是阳性要每年筛查;三级预防为治疗,对已经确诊的宫颈癌进行治疗,根据病情,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来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除了调整生活行为方式外,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宫颈癌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目前市面上有三种疫苗——二价、四价和九价,该如何选择呢?孙蓬明表示,一般来说,HPV疫苗“价”数越高,可以预防的HPV类型就越多,保护也就越全面。

  不同价型HPV疫苗预防HPV亚型种类差异:二价疫苗预防HPV16、18型两种高危型病毒;四价疫苗预防HPV16、18、6、11型病毒;九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31、33、45、52、58型病毒。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16、18型别病毒这两种特定的高危型HPV感染,70%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型病毒导致;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HPV6、11两种型别HPV病毒的预防(90%的尖锐湿疣由HPV6、11这两种型别HPV病毒引起的);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增加覆盖了HPV31、33、45、52、58型别HPV病毒的预防。

  2020年11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到2030年消除宫颈癌目标。近年来,福建省很重视宫颈癌的防治,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一直承担福建省HPV监测的业务基础指导作用,也是福建省两癌的专家指导中心单位,在省卫健委妇幼处指导下我们构建了福建省两癌防治网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现在离真正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还很遥远。子宫颈癌的预防和消除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去做。”孙蓬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