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4日电 (吴允杰)近年来,福建宁德市柘荣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围绕“五个振兴”,推进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三生三美”乡村振兴之路。
特色赋能“生产美”,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近年来,柘荣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载体,按照“五化”要求,因地制宜施策,在全市山海联动的乡村振兴大局中找方位、找定位、找地位。
期间,聚焦扶优做强以太子参、茶叶为主导的“2+N”特色农业体系,启用全国首个“太子参植物工厂”,初步建立形成太子参可追溯体系,柘荣太子参成功进入全国特色种植产品目录,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带动参农每年户均增收5200多元;实施全市首个智慧生态观光茶园示范建设项目,柘荣高山白茶成功列入福建优势农产品区域。
同时,放大叠加“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等品牌效应,举办2020年“中国长寿之乡·柘荣茶王赛”、柘荣高山白茶北京推介会,以品牌之力助推农产品提升附加值、扩大影响力;实施全省首个全生物降解地膜蔬菜、太子参试验示范项目,启动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带动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蜕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柘荣县还在福建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组建“五个振兴”工作专班、三大产业工作小组,建立乡村振兴常态长效机制,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绿色涵养“生态美”,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巩固拓展宁德市首个国家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擦亮生态底色,做美柘荣乡村振兴山水“文章”。
柘荣县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全县所有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和《柘荣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注重“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统一进行立面改造,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景观和村容村貌,完成农房整治1325栋、村庄绿化1千亩,村庄整治完成率达90%,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和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设施全覆盖。
为辐射带动示范线内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绩突出村、产业薄弱村发展,柘荣县深度挖掘剪纸文化、信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元素,集中力量打造三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把原有散落在乡村的精品和亮点串珠成链,陆续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网红村。
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柘荣县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举办农旅、文旅、体旅系列活动,激活乡村活力,去年乡村旅游达85.67万人次,旅游收入7.19亿元。
创新引领“生活美”,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感”。注重把创新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引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筑农村善治格局,淳化乡村社会生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柘荣县坚持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推广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机融合,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依托全省首个“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品牌,因地制宜制定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此外,该县还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规范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在村(社区)建设草根“和事佬”工作室132个,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结合开展“一村一警”,打造“指尖上的派出所”,探索“五微”工作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柘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县还将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好“三生三美 清新柘荣”的乡村振兴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