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龙岩市总工会了解到,永定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被评为龙岩市五一先锋岗,这是龙岩市对永定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积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肯定。
实现安全目标。近年来,永定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防台风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扎实做好汛前备汛和汛中应急处置等安全度汛各项工作,在每次灾害来临时,防汛人以指挥中心、值班室为“战场”,密切监测全区的汛情、险情和灾情,实现了“不死人、少损失”目标。






领导高度评价。2020年永定区总降水量1226.3毫米,平均降雨与常年同期偏少3成,是近年来最干旱的一年。永定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立足“防大旱、抗长旱”,做到“早预警、早调度、早准备”,充分调度抗旱应急物资,其中派出抽水泵及发电机53台、抽水管道60条,投入抗旱资金365万元用于节水灌溉、打机井等;加强各乡镇(街道)、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科学分析研判,发布调度令,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全力保障了全区生活、生产用水。2021年4月1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厦生在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上通报表扬永定区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
24小时全天候值守。每年汛期,遭遇强降雨、洪涝、台风等对防汛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全员上阵,发布应急响应、电话点对点预警、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调试、收集一线干部下沉和灾情数据、上传下达的信息反馈、统筹协调等等,全员24小时无休地轮班值守,是防汛岗位上的“守夜人”,再苦再累,每个防汛人都不会后悔。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次放松,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
创新工作机制。永定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印发《永定区防指应对突发性强降雨天气工作细则(试行)》,明确受强降雨影响时临河、低洼地一楼居住的群众及老弱病残幼等行动不便人员应提前转移等,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强降雨天气和人员转移避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防灾抗灾机制为抓手,及时点对点指挥预警,规范各乡镇(街道)预案审批,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危险区域建档立卡人员的预警、转移、安置责任人。为做到危险区域建档立卡“底册清、情况明”,每年汛期逐一对282个行政村的危险区域人员的姓名、电话、灾害类型等信息,以及区、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姓名、职务、电话信息逐一核对;对各乡镇(街道)的防汛抢险避灾点及抢险队伍、防汛物资、防御重点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形成全区指挥图要素手册,构建指挥部的“活地图”。
应急救援天职。2021年,防汛人积极防御强降雨9场次,受台风影响1场次,共启动四级应急响应2次,下沉干部(含党员领导干部)5484人次,转移人员49人次,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2022年1至3月28日降雨量50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99.2毫米,偏多65%。防汛人提前10天进入“战备状态”。2022年3月26日,永定区发生强降雨,经会商,区防指决定于14时30分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3时至16时,多地降雨量超过70毫米,城区多地发生内涝,应急管理局迅速调配龙吸水、抽水泵等设备,并召集突击队员30余人赶赴内涝点开展城市内涝抢险救援工作,团结奋战,水不退、人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