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近日,由福大紫金氢能科技公司打造的全国首艘氨氢内燃机增程混合动力船舶在福安市近海顺利完成试航,标志着氨氢动力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实现全新突破,为我国近海电动船舶零碳化发展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
据了解,面对“氨-氢”能源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创建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以氨为储氢介质的“氨-氢”储能与发电技术路线。2021年12月,福州大学、紫金集团、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共同出资成立福大紫金氢能科技公司,围绕“氨-氢”能源重大技术开展深度合作。
2023年,由福大紫金打造的“氨-氢”燃料电池动力环保船在闽江完成首航。本次试航船舶则采用氨氢内燃机增程混动技术路线,创新性耦合传统内燃机与自主研发的氨分解反应器,成功攻克氨发动机着火困难、燃烧不稳等行业关键难题。与传统燃油船舶相比,该混动系统在动力响应速度、工况适应性和成本控制上均具备显著优势,既能适配近海航行的低速巡航需求,也能满足突发作业的动力输出要求;与传统燃油船舶相比,运营成本降低45%,碳排放降幅超99%;相较于纯电动船舶,购置成本降低30%,续航里程达到同级别纯电船舶的4倍。
据介绍,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我国近海航运业的绿色转型需求日益迫切。此次氨氢内燃机增程混动船舶的成功试航,为我国近海执法船、渔业作业船、短途运输船等主流船型提供了零碳动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