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漳州:智能化改造焕新生 老电站蝶变树标杆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9日电(李明)在青山绿水环抱的南靖县龙山镇,一座已运行近半个世纪的水电站——龙山二级水电站,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青春焕发”。这座始建于1975年的老站,通过一场深入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成功实现了从“人工值守”到“智能管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在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上实现了大幅跃升,近日成功入选福建省小水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初选典型案例,为漳州市乃至福建省老旧小水电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

  直面挑战,破局老旧电站困境

  运行近50年的龙山二级水电站,曾是众多“老龄”小水电的典型缩影:设备老化严重,自动化水平低下,高度依赖人工操作,不仅运行效率难以提升,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发展陷入瓶颈。面对自身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以及福建省水利厅大力推动“小水电站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一场旨在实现彻底蜕变的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智慧赋能,升级核心系统

  2018年,龙山二级水电站启动了总投资600多万元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并非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围绕“智能管控”核心,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智慧赋能。通过增配机组智能化控制屏、微机液压调速器、自动励磁系统,实现了机组启停、工况调整的精准自动化控制;通过更换高效水轮发电机、 加装电动主阀、自动刹车装置,显著提升机组效能与响应速度;通过建设智慧安防系统,构筑起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线。

  成效卓著,多重效益彰显改造价值

  智能化改造为这座老站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年发电量从改造前的610万千瓦时跃升至715万千瓦时,发电效能显著提升;年度运维成本由24万元锐减至8万元,降幅高达约67%,运维成本大幅降低;故障处理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30分钟,电网适应能力提升,运行可靠性增强,安全运行水平迈上新台阶;运行人员配置由原来的16人精简至6人,实现了“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生产效率提高。

  示范引领,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龙山二级水电站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智能化改造是推动老旧小水电挖潜增效、保障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它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发展难题,更以其显著的改造成效,为山区小水电探索绿色转型、拥抱智慧化浪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龙山二级水电站的改造成功证明,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老电站也能焕发新生,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贡献坚实的清洁能源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