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7日电 晋江市西滨镇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建设工作近日圆满完成,进入验收阶段。走进假日里的西滨镇文体中心,儿童图书室里孩子们正翻阅着绘本,三楼创业空间的年轻人正忙着筹备直播;转角咖啡厅内,有人惬意喝咖啡,有人在调解员引导下平和沟通——这是西滨镇闽台乡建乡创“运营前置”模式带来的鲜活场景。
作为“晋江经验”的重要实践地,西滨镇打破“先建设、后招商”的传统模式,将运营思维贯穿公共空间建设全过程,让民生设施既“建得好”更“用得活”。在大众茶馆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品牌特色茶饮,还设有免费爱心茶摊,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可免费取水。经营者介绍,“政府提供场地,品牌方负责运营,收益反哺公益,这样的模式既专业又可持续。”

文体中心的改造运营成为该项目核心标杆。镇属国企牵头,专业机构分块运营。一层为免费公益空间,设置儿童公益图书馆、全民健身房。三层提供针对本地鞋服产业和农特产品的创业孵化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专业直播设备和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定期举办运营培训和资源对接会。创业者小李表示,这解决了创业初期的难题。目前已有5家企业签约,未来将引入更多与小镇产业匹配的企业,优化创业环境。同时,文体中心还设有闽台工作站,整合便民服务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

“运营前置的核心是需求导向。”西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企”,镇里精准掌握群众和企业需求,再针对性引入专业机构合作。文体中心采用“国企+专业机构”运营模式,公益空间免费开放,创业空间收益反哺公益;长者食堂由镇卫生院运营,实现“医食融合”的普惠服务;转角咖啡厅融合警务服务与休闲功能,用“咖啡文化四步调解法”化解矛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悉,西滨镇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契机,深化“晋江经验”实践,通过“政府搭台、专业运作、多元协同”,破解了小城镇公共空间“重建设轻运营”的普遍难题。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完善运营机制,优化惠民服务,引入更多与产业适配的优质资源,让“小而精、精而美”的西滨样板更具活力,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