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李霖 通讯员 曾小薇)行进式的课堂、融媒体矩阵的同步推送、全民性的线上共学……11月9日,一场在厦门集美学村开展的大型直播突破了传统社区教育的模式,将陈嘉庚的教育遗产转化为一堂可感、可及的全民公开课,展现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

此次直播活动以“嘉庚先生的终身教育体系——行见集美学村实践育人”为主题,由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区社区学院联合主办。邀请专家学者“行走”授课,集美学子和社区居民“行走”上课,通过行进式直播形式,带领大家走进陈嘉庚先生教育实践现场。
直播从陈嘉庚先生出生地出发,途经大社、陈嘉庚纪念馆,最终抵达鳌园,全程历时两小时。活动中,来自集美幼儿园、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的学生及集美社区居民们共同参与“行走”学习,其中包括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以及来自缅甸的东南亚留学生,展现出嘉庚教育精神的广泛影响力与跨文化传承。

直播从陈嘉庚先生出生地出发,途经大社、陈嘉庚纪念馆,最终抵达鳌园,全程历时两小时。线上线下观众跟随镜头,“漫步”学村,领略嘉庚先生的终身学习成长和终身教育足迹,共同见证嘉庚教育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不同年代的“嘉庚学子”交流,共同聆听后人追忆,体会一脉相承的嘉庚精神;通过专家的体系化解读,深度了解嘉庚先生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探寻其对当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当天,不仅有集美学子和居民共赴“行走”课堂,更吸引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缅甸留学生参与,彰显嘉庚精神跨文化、跨地域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陈立人偶遇直播团队。他欣喜地表示,这种行走式的直播方式非常生动,能够真实、立体地传播嘉庚精神,让更多人在行走中感受教育的温度与历史的厚度。
据悉,本次直播通过十余家平台同步推送,形成“专业内容+大众传播”的融媒体矩阵,累计观看人数达数百万,展现出极强的传播力与社会关注度。主办方表示,此次直播以行走的课堂、真实的场景、多元的参与,生动诠释了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希望能为全国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集美样本”。
链接
1894年冬天,陈嘉庚出资二千元创建“惕斋学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就读,成为他捐资兴学的开端。他在《南侨回忆录》弁言中写道“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出乎生性之自然,绝非被动勉强者”。
陈嘉庚1912年回乡,看见乡梓教育凋敝、民智未开之状,他深感痛心,遂决意创办集美小学校,以启民智。1913年1月17日,假集美社祖祠开学,定名为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1917年,集美女子小学正式开学,这是中国较早开办的女校之一;1918年,集美师范和集美中学同时开班,集美学校得到实质性扩充。
此后,陈嘉庚又创办了水产航海、商科、农林、幼师、幼稚园等校,还配套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教育“断层化”的局限,奠定了集美终身教育的基础框架,为个体提供了持续学习、终身成长的物理空间与保障,构建了终身学习的完整生态。
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构建并实践“从幼教到银龄”全周期教育模式的区域,厦门市集美区以陈嘉庚教育遗产为核心,持续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2025年1月,“嘉庚教育遗产”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一步凸显其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