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首届海峡养老产业博览会福州开幕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31日电(林玲 叶艺琳 吴冠标)10月3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指导,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与《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共同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福建分公司承办的首届海峡养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峡老博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首届海峡养老产业博览会在福州开幕。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首届海峡养老产业博览会在福州开幕。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本届展会以“福享乐龄 银发未来”为主题,聚焦两岸融合发展,突出“海峡”特色,致力于打造集产品展示、供需对接、政策解读、学术交流与公益实践于一体的标杆性平台,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推动适老化产品创新与养老服务模式升级。

  福建省民政厅厅长郭学军,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会长池秋娜等嘉宾分别致辞。

  与会人士强调,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深刻印记,更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福建作为山海相连的开放前沿,既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也是两岸养老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期待以本届老博会为契机,两岸业界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融合新路径,树立品质新标杆,弘扬敬老新风尚,汇聚海峡力量,共创银发未来。

  主论坛环节,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台湾中华两岸康养协会理事长、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蒋佩琪,浙江强脑科技副总裁荣以刚和奥运冠军、中国妇基会公益项目宣传大使邓亚萍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围绕养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两岸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活动现场。吕明 摄
活动现场。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吴玉韶指出,银发经济有超大经济、福祉经济、长期经济三大特点及跨界融合化、集群生态化、科技赋能化三大趋势,是当下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之一。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打破传统认知误区,掀起一场重构年龄认知的商业革命。发展银发经济需推动理念革新,要从“养老”转向“享老”,从“为老经济”延伸至“备老经济”,从关注“老年之用”进阶到发挥老年人作用,以新理念引领新需求,创新新场景,激发新消费,促进新发展。

  “理想的老龄社会,是人人不为老龄而焦虑的社会。”梁春晓在演讲中强调,老龄产业是理想老龄社会的经济基础,需以智能化技术与共享化文化为支撑,覆盖生产、交易、生活全场景,最终构建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社会生态。

  蒋佩琪表示,两岸在康养领域优势互补,推动两岸康养融合,是顺势而为更是责任所在。她认为,康养产业是两岸融合的最佳载体之一,既要扎根土地,更要温暖人心。从产业角度推动两岸融合,效益最好、也最可持续,将继续坚持“以台引台、以商引商”,持续汇聚两岸大健康领域的企业与资源。

  “脑机接口领域虽常被赋予‘神秘色彩’,但脑电技术探索已有近百年历史。”荣以刚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智能仿生、智能康复等领域的应用成果,“企业致力于推动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民生场景,通过产业化落地,赋能工业、医疗、教育、娱乐健康等领域,让智能技术服务于人的生活质量提升。”

  邓亚萍认为,养老既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远比年轻人想象的鲜活丰富,无需过度操心,关键是鼓励、教会他们去“玩”,线上线下并行,老人照样能新潮时髦。她强调,养老不是子女和父母自己关起门来的事,而是需要家庭、社区、社会共同配合的一场“团体赛”。

图为签约仪式。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图为签约仪式。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随后,现场举行了银发经济重点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和海峡银发经济创新实验室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总金额约33.48亿元。

  据介绍,首届海峡老博会展览面积10000平方米,共设置六大主题展区,包括两岸融合展区、智慧养老展区、养老金融展区、医养机构展区、文旅康养展区和公益助老展区,约300家海峡两岸企业、机构、公益组织参展参会,全面展示养老产业最新成果。

  在为期三天的展期内,海峡老博会还将举办系列主题活动。10月31日下午举办的银发经济创新发展主题活动,围绕“智享银龄,融合创新”主题,探讨银发经济新生态、金融支撑与科技赋能;11月1日上午将举办“企业公益嵌入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公益慈善主题活动,发布专题报告并开展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11月1日下午还将举办中老年视觉健康主题活动,开展眼病防治科普讲座并提供眼健康公益筛查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