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马年生肖IP来了——“六合刺桐卫”亮相泉州古城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近年来,泉州这座千年古城与中国文化IP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十龙九子”“七彩刺桐蛇”等生肖艺术装置一经推出,立即引爆全城,成为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顶流IP,催热节日经济,带动文创市场,赋能文旅经济发展,助力泉州文旅持续“长红”。

天·召召
天·召召

  今年也不例外。这不,10月22日晚,2025年“文创福建”主题活动暨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2026年马年生肖IP——“六合刺桐卫”惊艳亮相,其大型气模装置在泉州市区府文庙广场和中山南路集中展示。

地·玩玩
地·玩玩

  下月开启“泉城遛马巡游记”

  今年,鲤城以“六合同风”为理念,塑造出六匹承载泉州传统文化和名人精神的骏马IP,分别命名为:天·召召、地·玩玩、东·守守、南·乐乐、西·鲤鲤、北·猛猛。六匹骏马造型各异、内涵有别,却共同承载着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美好期许,与泉州“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城市特质相契合。

“六合刺桐卫”大型气模装置在府文庙广场集中展示
“六合刺桐卫”大型气模装置在府文庙广场集中展示

  据了解,“六合同风”出自《汉书·王吉传》,原指天地四方(天、地、东、南、西、北)包容一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天下归心、文化一统”的理想追求。“我们选取了六位与泉州相关的历史名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创作灵感,融入六匹马的形象设计中。”鲤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体IP形象以“六合同风”为魂、以泉州文化为根基,既展现泉州千年文化底蕴,又传递“文明互鉴、和谐共生”的当代价值观。

  文创周期间,“六合刺桐卫”大型气模装置在府文庙广场和中山南路集中展示;11月起,将联动泉州各县(市、区)景区景点,开启“泉城遛马巡游记”。马年春节前后,泉州古城还将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融合传统与创意的文化盛宴。

  六马形态和含义各不同

  天·召召以郑成功的故事为原型设计,为枣红色翼马形象,头戴头盔、脖佩“成功”铭牌,身有双翅、脚踏浪花,点缀刺桐花纹样,整体呈奔跑姿态,气势如虹。骏马头盔上为“1”字,寓意“一定会成功”的拼搏精神;翅膀为船帆造型,彰显海丝特色。召召取自“若有战,召必回”,既致敬郑成功跨海护国的壮举,也象征当代泉州人传承其精神,守护海丝文脉、兴古城发展的使命担当。

  地·玩玩灵感源自旅行家马可·波罗,以绿色为主调,头戴渔夫帽,身背户外包,周身覆盖绿植,前蹄扬起,呈蓄势待发之态,俨然一副户外探险家形象。其底座融入《马可·波罗游记》中出现的比萨斜塔、泉州东西塔、老君岩、钟楼等地标建筑。其设计理念为“种草万物、探索美景”,与马可·波罗的探险精神相契合,传递着不断前行、勇于开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其头上的菠萝帽既是马可·波罗名字的谐音,也借闽南语“旺来”寄寓美好期许。

  东·守守以施琅的故事为原型,通体蓝色,姿态稳健。头戴将军头盔,深蓝与银白交织的鬃毛如汹涌波涛,马尾系有宝岛造型玉佩,身佩“靖”字徽章,马鞍和全身装饰着凤凰花、闽南燕尾脊、刺桐花等花纹,底座则错落摆放着泉州滴水兽、台湾风狮爷等摆件。守守寓意“守土有责”,既呼应施琅毕生捍卫疆土的使命,也象征泉州人守护根脉、心系家园的深厚情怀。

  南·乐乐以郑和的故事为原型,其通体雪白、身姿灵动,身披彩缎。前额佩“如意”,尾部造型飘逸,有云雾缭绕之感;脚踏海浪,旁置郑和宝船,彰显泉州海丝文化特色。乐乐象征“文明与繁盛”,既含郑和下西洋促进文明互鉴的交流之乐,也寓意着泉州海丝贸易聚四方之财,让百姓乐享文明富庶生活。

  西·鲤鲤以关羽的故事为设计原型,通身赤红,与《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坐骑赤兔马毛色相近,头顶仁寿塔,身披锦缎,点缀刺桐花纹,展现泉州文脉,既诠释“半城烟火半城仙”气质,也蕴含祥瑞之意。鲤鲤象征着“忠义与烟火”,名字中藏着双重巧思,既取“锦鲤”的祥瑞之意,又暗合“鲤城”的别称,将关帝的忠义精神与泉州烟火气深度融合。

  北·猛猛以俞大猷的故事为原型,设计上融合商周青铜纹样、唐马造型、明代军工与赛博机甲元素,呈腾空跃起之势,胸口的狮子图案则源自福船、宝船船头的吉祥纹饰,以及明代抗倭军队盾牌上的图腾。猛猛象征着“守疆与传承”,既彰显了俞大猷抗倭时的勇猛气魄,也寓意泉州人代代传承的“遇强则刚、守护家园”的勇武之志。(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杜婉琼 通讯员 黄凯杰 实习生 黄旻 李牧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