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发布霜降养生指南:详解养生要点 守护民众健康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3日电(叶艺琳)10月23日,福建迎来霜降节气。当天,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医药专家与气候学者,结合福建地域特点解读霜降养生密码,聚焦心脑血管防护、儿童腹泻、皮肤保养等民生关切给出实用方案。

发布会现场。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发布会现场。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霜降时节,福建呈现“早晚冷、中午暖、温差大、秋燥显”的典型特征。“气温波动易诱发健康问题,保暖与润燥是核心。”福建省气候中心工程师吴政秋提醒,公众应及时增减衣物,重点保护关节,老年人可佩戴护膝护腰;饮食上宜选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搭配羊肉、生姜等温热食物调理脾胃。

  谚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对此,厦门市中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常静玲推荐了四款药膳:四神栗子汤健脾祛湿、花生红枣莲藕汤缓解秋燥、山药枸杞粥改善秋乏、沙参玉竹老鸭汤滋养肺胃,“此时脾胃功能强健,进补更易吸收,但需避过温补滋腻食材。”常静玲说道。

  针对重点人群健康,常静玲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交替之际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脑卒中,公众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三高等基础病的患者,应坚持服药,定期监测,做好二级预防,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心态平和。厦门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蕙表示,秋季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儿童更是易感人群。一旦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伴发热、脱水迹象等,需及时就医。儿童预防秋季腹泻的核心是“护好小肚子”,饮食上要注意健脾固表,慎食生冷。

  随着霜降后气温和湿度双双下降,皮肤出现干燥、瘙痒、脱屑等问题,厦门市中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文杰提醒,保养皮肤要注意内外兼修,以润为养,润燥不助湿,祛湿不伤津。饮食上,多食用富含津液的食材,外出做好防风防晒,浴后及时涂润肤乳锁水。

  “武夷山下‘霜降采桑叶,赛过吃参茸’的歌谣,正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发布会上,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钱新春指出,福建民俗中暗藏中医智慧——福州食柿印证“柿为脾肺血分之果”,莆田药浴以桂枝艾叶驱寒,武夷山老茶配陈皮实现“茶性走散,陈皮固气”的平衡。

  钱新春表示,霜降养生当循 “闭藏养阴” 之道,南北智慧融合方能筑牢健康防线。此次发布会是福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后续还将结合节气特点推出更多民生健康指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