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30日电(叶艺琳 姜敏桢)当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技术碰撞融合,能为肝病患者带来怎样的希望?作为全国首批中医肝病重点专科的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以“一体两翼”为发展方针,中西医协同诊疗为核心,形成“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症”全病种覆盖的“肝胆诊疗矩阵”。
当前,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不仅针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并发症等急慢性肝病,推出细分领域的特色疗法,更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诊疗中形成特色优势,筑起闽西南地区肝病患者的“健康屏障”,书写着福建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篇章。

中西医“内外兼修”破解脂肪肝难题
“以前走进肝病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多,现在走进肝病科,得脂肪肝的人多。”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肝三科主任医师梁惠卿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肥胖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脂肪肝逐渐变成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
作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防治脂肪肝的牵头科室,肝三科在梁惠卿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推行“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的基础上,形成“中药干预+运动指导+饮食管理”的三维模式,借助多学科诊治平台,建立中医药防治(MAFLD)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的诊疗管理。从根源上调整体质状态,实现健康减重。
“有位重度脂肪性肝炎患者,通过6个月‘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运动饮食调理’,体重减少16千克,肝功能、血脂、血糖指标恢复正常,脂肪肝程度由重度降至轻度。” 梁惠卿主任介绍道。

康氏名方逆转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摘掉‘乙肝’和‘肝硬化’帽子的那一刻,我终于不用再担心病情恶化了。”36岁的张先生曾是“乙肝大三阳”携带者,因无明显不适且工作繁忙而忽视治疗。2023年,张先生确诊乙肝肝硬化早期(G4S4)。经过充分的沟通与评估,梁惠卿主任团队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完成了1年的双抗治疗(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后,张先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DNA转阴,肝纤维化等级从4级降至2级,成为名方转化的直接受益者。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5月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以来,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已帮助近400名患者实现乙肝临床治愈。
而作为康氏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核心成果,康氏名方复方栀子根颗粒历经数十年临床应用,已被证实具有明确的抗肝纤维化疗效,成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开展肝纤维化干预的 “核心武器”。临床数据显示,康氏名方复方栀子根颗粒可使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逆转率提升超40%。
为推动这一经典名方转化为新药惠及更多患者,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构建了大规模临床队列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通过长期随访监测相关指标全面评估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与厦门中药厂深度合作,完成药学领域关键研究。目前,该项目获厦门市科技局重大项目专项支持,正积极筹备中药新药临床批件申报工作。若转化成功,有望为肝纤维化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多维治疗体系点燃肝硬化危重症患者希望之光
肝硬化晚期、肝衰竭,因其高死亡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顽固性腹水、反复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高黄疸等危急情况,传统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力不从心。
作为闽西南地区最早开展人工肝治疗的医疗机构,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率先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整合策略、DPMS人工肝治疗的先进技术,开创中西医结合多维治疗体系,有效改善肝衰竭、肝硬化等重症肝病患者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为危重症肝病患者提供全新的生存选择和康复希望。

“非遗传承+人才梯队”筑牢学科发展根基
2024年,厦门市中医院“康氏肝病中医疗法”入选第四批湖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标志着中医肝病诊疗经验的传承与认可。“我们以‘康氏肝病疫郁理论’为指导,不断量化分析、创新发展,让传统疗法更精准、更科学。”梁惠卿主任表示,该疗法在提高肝衰竭抢救成功率、逆转乙肝后肝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相关研究论文兼具中医经验与现代科学分析。
经验传承与学科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该中心58人临床科研团队中,有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多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梁惠卿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建立的NAFLD-HCC糖原风险模型(NHGRM),为疾病进展提供预警;首创的“三师共管”模式借助“互联网+”联通三甲医院与社区,让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服务,该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人才壮大、科研创新的背后,是强大的平台支撑。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拥有厦门市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所、福建省首个肝病专科制剂室,建立了全省最早、规模最大的慢性肝病肝癌生物样本库,已向全国近20家单位共享应用。近5年,该中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7项,国家专利授权近10项,研发的抗脂肪肝中药获2项发明专利,多项成果纳入医保目录,让中医药“既有效又实惠”。

从“互联网+”构建中医药防治脂肪性肝病的精准诊疗体系、“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破解脂肪肝诊疗难题,到依托康氏名方复方栀子根颗粒攻克肝纤维化干预难关,再到构建“预防-预警-救治-康复”全链条体系守护肝硬化患者安全,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始终以中西医融合为核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慢性肝病防治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用扎实的临床疗效与丰硕的科研成果,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优势。
“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号召,我们正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通过搭建协同研究网络、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梁惠卿主任表示,未来,中心将持续推进肝病分级诊疗中心建设、特色方剂成果转化,为闽南乃至南方地区肝病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音,为福建中医药事业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肝胆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