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技术平移”攻坚妇科肿瘤难题 沪闽专家携手护佑福建患者生命健康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7日电(叶艺琳)“从下午2点到5点半,3个半小时的手术很顺利,实现了理想的R0切除。”在完成手术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向记者介绍着刚完成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语气中难掩欣慰。当日,吴小华教授现身福州参加第25届福建省抗癌协会年会,这场手术便是他完成妇科肿瘤专题授课后,马不停蹄投入的高难度手术会诊。此次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更折射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实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黄焕彬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黄焕彬摄

  携手攻克妇科肿瘤的新难关

  “这是一台涉及两侧膈肌、脾脏、大网膜及盆底腹膜的高难度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我们不仅完成了R0切除,也展现了福建团队与国内顶尖专家无缝配合的实力。”吴小华教授表示,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持续三个半小时的高难度手术,不仅是沪闽专家同台协作的典范,更是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诊疗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的体现。

  吴小华教授介绍,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多脏器转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对手术团队的技术精准度和多学科协作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而“R0切除”——即手术将所有可见肿瘤病灶完全切除,是晚期卵巢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对这类患者而言,一次成功的细胞减灭术,能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显著提升生存质量。”

  当前,妇科肿瘤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临床问题,谈及当前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重点与难点,吴小华教授直言,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临床仍有诸多“硬骨头”待啃。

“卵巢癌的发病率不停地提高,过去我们常用‘三个70%’形容其严峻形势:7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70%患者在两年内复发,75%患者生存期不足五年。”吴小华教授表示,虽目前情况有所改善,但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特殊,除了确诊晚、手术难度大,化疗耐药、维持治疗方案优化等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沪闽专家协同会诊。黄焕彬摄
沪闽专家协同会诊。黄焕彬摄

  “技术平移+多学科协作”惠及福建患者

  今年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福建省肿瘤医院对接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二年,兼任妇瘤中心主任的吴小华,对“大手牵小手”的合作模式有着清晰规划。

  作为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吴小华教授多次率团队赴闽开展技术帮扶。短短两年间,通过“技术平移+多学科协作”的创新模式,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疗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临床技术方面,多项关键诊疗手段已在福建落地生根。以往需转诊至上海的高难度卵巢癌多脏器细胞减灭术,如今已成为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常规手术。通过专家带教、实时会诊和模拟培训,本地团队已能独立完成包括上腹部手术在内的复杂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实现了无肉眼残留病灶R0切除率的大幅提升。同时,早期宫颈癌保育手术等妇科高精尖技术也成功引入,让福建本地患者不出省即可获得与国内顶尖医院同质的治疗。

  更重要的是,复旦肿瘤医院成熟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增强了福建的医疗力量。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疗中心现已整合外科、放疗、化疗、病理、影像及生物治疗等多个学科资源,建立了规范的多学科会诊制度。患者无需辗转多个科室,在一个平台内即可完成全方位诊疗方案设计,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

  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层面同样成果显著。通过共建临床研究平台,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团队已深度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共同发起研究者 initiated trial(IIT)项目。两年来,科室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多项合作研究成果亮相国外学术会议,福建团队的专业能力得到全方位锤炼。

  统计显示,合作两年以来,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收治大量患者中,复杂手术量显著提高、患者外转率明显下降。如今,福建患者不仅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还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与普惠性。

  “合作的目标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吴小华教授表示,“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平移和人才培养,我们希望帮助福建省肿瘤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妇科肿瘤专家团队,让福建百姓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国家级医疗’。”未来,双方还将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临床研究、数字诊疗等方面的合作,助力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诊疗水平持续提升,为守护东南地区女性生命健康持续发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