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扎根山海间 服务渔满仓 福建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显成效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8日电(许阳阳 林乾晗)福建是海洋与渔业大省,这片山海相拥、水系纵横的富饶之地,拥有独特的养殖环境,但同时也面临近海养殖空间受限、水域环境承载力下降等挑战,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充分发挥“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机制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容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优化饵料投放技术等举措,在提升单位水体产出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负荷,推动渔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跨越。

  科学管理构建高效体系

  福建通过建立“分级负责、过程管控、绩效驱动、宣传引导”的综合管理机制,打出科学谋划“组合拳”,提升政策执行效能,以协同联动确保体系运转高效、服务精准有力。

  在顶层设计上,省海洋与渔业局与省财政厅逐年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资金及管理要求,为基层提供行动指南;各项目县(市、区)据此细化落实,部分县配套出台培训、基地管理等实施细则,规范关键流程,让政策执行有章可循。

  在绩效管理上,建立涵盖数量、质量、成本、绩效及满意度的量化考核体系,严格开展中期与年终绩效自评,并依托“中国农技推广”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绩效追踪,考评结果与下年度任务资金分配挂钩,形成“以效定资”的良性循环。同时,大力挖掘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水技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3年福建省基层水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绩效考评会暨2024年项目启动会。
2023年福建省基层水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绩效考评会暨2024年项目启动会。

  在资金管理上,制定省级资金管理和使用细则,严控支出范围,并通过专账管理、财务档案监管、专项审计及支出进度调度等措施,构建资金全流程闭环监管的机制。“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的4651万元项目资金全数及时下达基层,年支出率均超95%,每一分钱都确保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四两拨千斤”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体系建设驱动转型升级​

  福建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技术创新、模式优化、装备升级,助力渔业向现代化产业跨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技术推广提质增效。建立以省、市、县三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高校院所协同联动的推广队伍,全省水技推广人员超千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82%;在重点渔业县设58个水技推广实验室,遴选发布113项渔业主推技术,培育渔业科技试验基地70个,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模式;提升基层推广服务水平,年检测水产品超1.2万批次,年发布水产技术信息超65万条,让渔业先进技术快速流向养殖生产一线。

  平台示范引领发展。全省高标准建成渔业科技示范基地251个,示范面积超9300公顷,聚焦优质品种展示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每个基地年均开展技术培训或现场观摩2期以上;基地支撑450项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样板。

  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观摩活动。
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观摩活动。

  装备升级精准赋能。在42个示范点配备“福建水技病害快检服务工具箱”,推广10种重大水生动物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其高效、便捷、准确的优势在疫病防控一线得到充分体现,减少养殖过程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基层配备“福建水技水产技术服务工具箱”70套及配套工作服,彻底改变了以往技术服务仅靠“一张嘴、两条腿”的局面,获渔民广泛好评。

  体系建设淬炼水技精兵

  福建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体系建设的关键,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育网络,通过引育并举、机制创新,锻造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渔民的“专业尖兵”。

  创新机制强根基。探索“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引才模式,拓宽高素质人才进入渠道。建立常态化培训体系,鼓励特聘渔技员、基地负责人和技术员参与高层次培训,重点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搭建技能竞赛、先进评选等励才平台,增强职业认同感,破解基层“留才难”问题,让人才队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多维培育提能力。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创新组织基层水技人员赴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海南等渔业发达省份开展“理论+实践”异地培训,累计培训水技骨干1568人次,辐射带动7016人实现技能提升。连续举办三届省级水技推广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选优,培育出多名全国及省级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有效激发队伍干事活力。

  省外异地培训。
省外异地培训。

  四级联动聚合力。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水技推广协同机制,破除层级壁垒,做到“资源共享、工作共推、项目共做、人才共培、奖项共报、成果共享”,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互通有无,联动效应显著增强。目前已招募特聘渔技员60人,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基层推广人员达1008名,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真正凝聚起全省水技“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体系建设培育现代渔民

  福建聚焦渔民技能提升与产业服务需求,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入社会力量,构建起多层次培育与服务网络,共同开展水技推广服务,助力渔民增收致富。

  多元协同优服务。深化“政产学研推”模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基地,构建多元协同推广服务网络,形成“专家+基地”等示范带动和帮扶机制。借助“互联网+渔业”及新媒体打通信息传播渠道,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累计设立106个渔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1429个科技示范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水产技术推广新生态,全方位助力渔民素质提升。

  精准指导促提升。依托推广体系优势,组织技术服务队、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核心力量下沉塘头渔排,聚焦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等关键环节开展“手把手”指导,累计开展技术服务239次,覆盖46个县区,惠及养殖户5000余人,显著提升渔民养殖技术水平。面对疫病与灾害,构建“灾前预警、灾中指导、灾后帮扶”全链条机制,让“懂技术、会管理、能避险”成为渔民的新本领,从根本上提升应对风险、持续增收的能力。

  扎根山海,服务“渔”仓。福建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纽带,将政策红利、科技成果、人才活力源源不断注入渔业发展一线,让福建“蓝色粮仓”根基更牢、动能更足。面向未来,随着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化,这片沃土上将绽放出更多渔业现代化的璀璨成果,让的幸福图景在八闽大地不断延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