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30日电 (钟梓峰、陈欣怡、吴秋融)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农经智耘”实践队奔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将专业知识与乡土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聚焦两岸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科技小院注入创新动能,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三农的沃土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铭记烽火岁月,奋进岚岛新篇
实践队抵达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主题党日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展馆通过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系统呈现了平潭在党的领导下从革命老区到开放前沿的沧桑巨变。在“海坛烽火”展区,队员们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岚岛新天”展区生动记录了平潭人民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平潭浪涌”展区重点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通过实地学习,队员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平潭发展的殷切嘱托,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科技赋能渔业,智慧助力振兴
平潭鲍鱼科技小院是此次实践的重点领域,实践期间实践队深入平潭鲍鱼养殖一线开展调研学习。队员们跟随科技小院专家登上渔船,实地参与鲍鱼捕捞、分拣等生产环节,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产业发展现状。在详细了解鲍鱼养殖技术要点、市场行情及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后,实践队与科技小院专家进行专题座谈。座谈会上,科技人员重点介绍了良种培育、智能养殖等技术创新成果,双方就产业标准化建设、风险防控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兴农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并表示将发挥专业优势,为平潭特色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此次调研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护航产业,金融滴灌乡村
调研期间,实践队还先后走访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促进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促进集团和平潭农村商业银行,系统考察了当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与实践路径。在投促局,队员们了解到实验区通过财政贴息、信贷担保和产业基金等组合政策,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投资促进集团作为区属国资平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农业科技企业等举措,有效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增强了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平潭农商银行则立足本地特色,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产品,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对鲍鱼养殖、科技小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调研显示,实验区已构建起“政策引导-国资带动-金融赋能”的乡村振兴服务链条,形成了多方协同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海峡同心筑梦,沃野携手振兴
实践队深入调研平潭对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澳尾村,台湾高雄农学博士林素芳讲述跨越海峡的创业故事——她创立的闽台澳美农业公司创新推出"村集体+企业+村民"合作模式,将传统火龙果种植升级为集采摘、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旅项目,打造了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板。在大厝基村岚台融合兴旺台湾凤梨基地,队员们实地考察台湾凤梨引种驯化全过程,与台胞技术团队深入交流品种改良、精细栽培等关键技术。沉甸甸的凤梨果实背后,是台农扎根平潭、共建家园的动人实践。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平潭正以农业为纽带,构建起“技术共研、产业共兴、利益共享”的两岸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本次实践调研中,福建农林大学“农经智耘”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岚岛热土,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从主题党日馆的红色洗礼到鲍鱼养殖的科技赋能,从金融支农的机制创新到两岸融合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实践队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在金融创新、科技兴农、两岸融合等领域贡献青春智慧。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学子必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