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8日电(林敏 毕凯乐 赖玉鸿 徐春妹)为了助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岩刻红魂·文兴畲乡梦”实践队走进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云端”直播与手偶戏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助力万寿岩“活态出圈”。

图为实践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并现场直播。吴贝宁 摄
实践队师生走进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参观并搭建直播间,在博物馆讲解员杨骏徽的精彩讲解下,师生们和直播间观众“近距离”参观了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的各个主题展厅,感受博物馆的魅力。
通过在线观看直播的大学生吕文达表示,虽然未能亲自探访万寿岩,但通过这场直播,对其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有了真切地认识。“感谢实践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带领我们云游遗址,宛如经历了一场鲜活的文化之旅,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文物保护的意义。吕文达说。

图为实践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并现场直播。吴贝宁 摄
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实践队师生们还以万寿岩船帆洞中的人工石铺地面及排水沟槽为创作背景,通过手偶戏表演灵动的指尖艺术,为当地小学生们开启一场奇妙的史前文化探索之旅,增进孩子们对家乡文化遗产了解与保护传承意识。

图为岩前小学学生观看实践队手偶戏表演。吴贝宁 摄
实践队指导老师徐春妹表示,通过“科技+艺术”这一创新形式,尝试突破文化遗产传播的时空壁垒。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讲好保护万寿岩遗址的生动故事,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