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高少萍,当代剪纸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美术馆(馆聘)首席民间艺术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致力于漳浦剪纸艺术的挖掘、传承和发展。

在福建漳浦,“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称号获得者、漳浦县剪纸协会会长高少萍,以一双巧手、一颗匠心,将中国剪纸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这一传统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

2024年11月21日至29日,“新福建建设十周年——高少萍剪纸艺术传承展”在福州举办,展出了高少萍和其学生们创作的99幅作品。
剪纸之路,始于童年
高少萍的剪纸之路,始于童年。
高少萍的母亲是漳浦县剧团的主要演员兼导演,父亲高钱厚原是漳浦县文化馆的美术专职干部,常常为漳浦剪纸的传承而奔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感染下,高少萍从小便喜欢上了漳浦剪纸。

那时,每当看到奶奶和村里的老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时,她的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而后,在父亲的启蒙和老艺人黄素、林桃手把手指导下,她的剪纸技艺越来越好。12岁那年,高少萍的剪纸作品《熊猫》和《窃窃私语》有幸出国参展,这不仅让她初尝成功的喜悦,更坚定了她走剪纸艺术之路的决心。
然而,剪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年代,剪纸艺术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承,许多老一辈的剪纸艺人纷纷转行或放弃,但高少萍却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她深知剪纸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指尖传承,剪出多彩生活
潜心钻研剪纸技艺,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题材,高少萍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情感体验融入到剪纸作品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向更多的人展示中国剪纸的独特魅力。
“咔嚓”一剪刀剪出一个五角星,“咔嚓咔嚓”两剪刀剪出一个红双喜,然后三剪刀、四剪刀剪出中国结和水仙花……高少萍的剪纸手法让人惊叹不已。
据了解,在高少萍的剪纸作品中,既有传统的民俗图案和民间故事,也有现代的城市风光和人物肖像。她用一把剪刀,将古今中外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
除了个人的艺术追求外,高少萍还非常注重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她积极投身于剪纸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创办起了“高少萍剪纸艺术馆”,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讲座等形式,向更多的人传授剪纸技艺和传统文化知识。
在高少萍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剪纸。他们不仅成为了高少萍的学生和追随者,更成为了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新生力量。高少萍欣慰地看到,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创意,为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高少萍还将剪纸艺术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舞蹈表演。“为了引起外国学生们的兴趣,我将民间剪纸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在3分钟的时间内,边表演边剪纸,当作品展开的时候,他们会说‘哇,好神奇’。”谈及在海外推广漳浦剪纸的经历时,她如是说道。
在舞台上,高少萍一边剪纸一边表演舞蹈,将剪纸艺术的静态美和舞蹈的动态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剪纸艺术,更让剪纸艺术在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纸韵传情,向世界展示中国剪纸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少萍的剪纸技艺日益精湛,作品更是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高少萍回忆道,1999年,她第一次携作品走出国门,赴欧洲参加非遗文化交流活动。这次经历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不仅让她开阔了眼界,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剪纸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此,高少萍更加坚定了要将中国剪纸艺术推向世界的决心。与剪纸艺术打交道已有40多年时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少萍迄今已到过30多个国家,向国外友人展示了中国剪纸的独特魅力。
在高少萍看来,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同时,她也希望剪纸艺术能够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她深知,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高少萍正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高少萍说:“再次踏入校园,要象凤凰一样涅槃重生,从头开始学习,将我的画风、构思重新洗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