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4日电 (记者 龙敏)1月23日,新美材料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业务交割仪式在福建福州举行。这标志着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企业摆脱偏光片上游材料长期以来受制于人的局面,加速实现国产替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核心材料,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2024年,中国偏光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73%,不过因为上游材料产能长期高度集中于韩国、日本两国,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韩国LGC历经20多年的技术深耕,是偏光片材料核心企业,出于转型原因考虑出售光学功能膜业务。总部位于福建福州的昊盛科技集团通过旗下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此次收购竞争。
新美材料由诺延资本联合合肥、福州、丹阳等地方国资出资设立。2023年9月,经过多轮艰难谈判,新美材料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以约45亿元的价格,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业务,包括了中韩十余条产线、超千个知识产权、Know-how(技术秘密),以及相关业务合同。
交割完成后,新美材料将陆续分批次将所有韩国产线搬迁至中国多地,将与当地显示产业形成产业配套。
新美材料董事长李馨菲表示,新美材料自成立以来,秉承“工以载道,材美天下”的愿景,以“材料承载价值,用创新改变世界”的使命,致力于做一家客户信赖、供应商首选、人才优选的材料公司。“我们愿同所有生态伙伴一起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推动中国光学膜材料向上生长。”
LGC副社长金东春表示,随着近年来显示产业以中国的BOE和CSOT为主导,客户结构重新布局,LGC在这一领域的业务面临了新的挑战。而与新美材料的结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通过新美材料实现LGC的梦想,共同打造世界顶级的偏光片及偏光片材料企业。
交割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致辞称,这是实现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知识产权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一次具有引领作用的成功示范,对推动我国功能膜材料技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欧阳钟灿说,希望新美材料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功能膜材料技术的自主创新,做好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梁新清说,全球显示产业格局已发生变化,中国大陆已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但是知识产权纠纷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正面临诸多反制。这需要更多的中国核心企业勇挑大梁,对内要加大技术IP自研创新,对外要寻求海外技术成果的转化突破。
作为一家聚焦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企业,近年来,昊盛科技集团旗下光电新材料板块近年来飞速发展,通过集成式系统性的海外并购,企业不仅突破并自主掌握了被誉为“光学芯片”的偏光片卡脖子技术,有力补强了我国新型显示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
李馨菲介绍,在产业链上游,昊盛科技集团与树脂、涂布液、溶剂、PSA等化学品原材料企业合作开发;产业链中游以偏光片为核心,通过收并购整合产能、技术及市场资源;在产业链下游,投资了高端纳米银触控、OpenCell、模组等,“新美材料的加入,使集团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打通,形成集群效应,将协同能力和盈利能力发挥到上限。”
据悉,通过此番收购,新美材料在合肥落地新美OLED新材料及研发中心项目,搬迁韩国表涂产线、保膜产线、PO产线并建设工程研发中心,为周边偏光片企业和OLED面板厂配套提供产品。
在福州新区,新美材料也落地福州新美偏光片材料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正建置搬入韩国、广州保护膜涂布设备、表面处理涂布设备、分条裁切加工装置、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等各类设备。项目预计2025年8月完成第一条产线的设备调适并开始试生产,将形成保护膜年产约7600万平方米及表面处理膜年产约33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