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民建福建省委法制委员会名誉主任陈立新呼吁提升长者食堂服务质量与可持续运营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6日电1月16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继续在福州举行。会上,福建省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法制委员会名誉主任、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立新针对福建省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现状,提出了关于提升长者食堂服务质量与可持续运营的建议。

  陈立新指出,福建省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7.88%。面对这一形势,长者食堂作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尽管全省已建成3012个示范性长者食堂,但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服务覆盖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陈立新分析,从现有养老服务体系来看,福建省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框架。全省1240家养老机构提供29.7万张床位,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74.6%;662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了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建制村覆盖率达72.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长者食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谈及长者食堂建设面临的挑战时,陈立新表示,首要问题是服务覆盖不均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覆盖率仍然偏低,服务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其次,长者食堂的运营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市场化程度不足。人工费用支出和食材采购成本占据了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导致收入难以覆盖支出。此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针对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陈立新提出了以下建议:

  “在运营机制上,我们应该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多渠道增强长者食堂的自我造血能力。”陈立新强调,“可以采取‘双轨制’运营模式,既为老年群体提供优惠价格,又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市场价餐饮服务。同时,鼓励国企、央企等市场力量参与运营,盘活存量资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可以借鉴‘幸福田园’模式,利用集体土地种植蔬菜瓜果供应食堂。”

  在服务质量方面,陈立新建议建立系统性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完善精准帮扶机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构建高效的配送服务网络。

  此外,陈立新还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长者食堂的运营主体是谁,都应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抓好餐饮服务安全。同时,借助福建省已有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推进智慧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监管水平。

  最后,陈立新建议:“我们可以将长者食堂打造成‘餐饮+文体’的复合型服务空间,让老年人在用餐之余,还能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场地使用效率,还能吸引更多老年人前来就餐,提升长者食堂的运营效益。”

  陈立新表示,随着福建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长者食堂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未来,长者食堂不仅要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更要成为促进老年人社交、丰富晚年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持续优化提升,让长者食堂真正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现福建省民生温度的重要窗口,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完)